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博兴小戏闹活乡村文化激活县域经济:戏活博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08:37 大众网

  一项举措救活濒危剧种

  “五一”期间,反映农村村委会选举故事的《老怨蛋当选》火爆博兴,该县剧团精心打造的这部小戏尽管只有短短30分钟,却场场赢得观众喝彩。团长卞项颂难掩心中兴奋之情:“去年我团排演的《好亲家》获得了小戏节金奖,先后演出60场,深受群众欢迎。今年我们精心排练《老怨蛋当选》这一节目,又被评上了金奖。”

  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此受欢迎的现代题材小戏,却是一个古老的濒临灭绝的剧种——顿腔。

  博兴是著名的戏曲之乡,近年来随着很多专业剧团解体,吕剧等不少小戏面临消亡的危险,尤其是顿腔,民间能唱的越来越少。从2003年9月起,该县每年举办一届小戏艺术节和董永文化旅游活动。仅今年的小戏节,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个剧种50个优秀剧目参评,46个小戏剧团参演,观众15万人次。如今,博兴小戏艺术节已经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大型节庆活动”,其奖项(中国戏剧奖·小戏奖)被确定为全国文化艺术奖项。

  一批小戏闹活乡村文化

  一走进吕艺镇偏僻的龙河村文化大院,就听锣鼓阵阵、管弦悦耳,原来村里的“庄户剧团”正在排练吕剧《汉孝子董永》。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们,这20位业余演员是从全村踊跃报名的220多人中考选出来的,村剧团每年都要排练五六个新剧目,在本村或邻村演出30多场。据介绍,类似的“庄户剧团”该县有160多个,常年活跃在乡村。

  滨州市委常委、博兴县委书记王文禄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们注重戏曲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拯救一两个濒危剧种,更重要的是要探索新思路,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开辟文化新天地,构建和谐新农村,为广大农民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此,该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送文化下乡、送戏曲下乡。前年政府拨付专款30万元,县剧团又自筹资金18万元,购置了一台多功能大型舞台演出车,从此,博兴和周边县的乡村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精彩节目。

  优秀的民间戏剧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董高村“庄户剧团”日前应邀到鲁王村演出吕剧《王婆劝赌》,看到剧中主人公因赌导致家庭破裂时,村干部们感慨道:“这出半个多钟头的吕剧,顶得上我们磨一天的嘴皮子,管用!”

  一个品牌激活县域经济

  一年一度的博兴小戏艺术节,不仅弘扬了民族戏剧,打造了博兴的文化品牌,更为推进对外开放、发展经济构筑起新载体。据了解,仅今年小戏节期间,就签约招商项目32个,总投资额11.5亿元,还带动了流通、运输、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博兴是“董永故里”。在博兴镇北关村一个平常的农家小院,记者见到院里晾晒的、屋内墙上挂的都是耿延福老人精心制作的蓝印花浆染制品,有《汉孝子董永与七仙女》组图以及《仙女下凡》、《春夏秋冬》等,琳琅满目。耿延福说,他制作的《汉孝子董永与七仙女》组图一套可卖650元,远销北京、天津以及港澳台等地。其弟耿延祯制作的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剪纸5米长卷,市场价498元,先后有300多人购买收藏。

  博兴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力。湖滨镇傅桥村青年农民傅月光,3年前创办“博兴董永工艺品公司”,他把销售部设在县城,把加工厂放在本村,聘用了30人专搞草鞋、草垫、草墩等工艺品加工,今年前4个月收入达80多万元。有现代“七仙女”之称的陈美玲喜滋滋地说:“靠加工老粗布,我家新房子买上了,小汽车也有了,日子越过越舒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