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炉 共分10大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11:30 国际在线

  ■共10大类518项,传统戏剧类入选数量名列榜首

  ■春节、针灸、梁祝传说、景德镇制瓷、京剧榜上有名

  据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国务院日前批准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端午节、中医诊法、针灸、梁祝传说、景德镇制瓷、茅台酒酿制、昆曲、京剧等榜上有名。
该名录共分为10大类518项,其中传统戏剧以92项的入选数量名列名录榜首。

  我国目前现存地方剧种300多个,位居名录榜首的92项传统戏剧中,既有昆曲、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人们所熟知的剧种,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剧种,如江西的广昌孟戏、湖南岳阳的巴陵戏、山西孝义的碗碗腔、安徽的泗州戏等。

  传统手工技艺类在名录中占到89项,主要包括陶瓷、纺织、酿酒、冶铸锻制等方面的工艺。有1700多年历史的江西景德镇制瓷、始于北宋时期的“国之瑰宝”紫砂陶制作、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茅台酒酿制……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传统手工技艺均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民间文学类中,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西施传说”、“江格尔”、“玛纳斯”等31项入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传说始于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至今已涵盖口头故事、小说、剧本、曲艺、戏曲、交响乐、芭蕾舞剧、歌剧、电视剧、电影等艺术领域中的众多形式。此外,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斯)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中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也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民俗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70项,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火把节、那达慕等。端午节是伟大诗人屈原的祭日,和春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一起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精神、亲情的纽带。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为庆祝重大节日和欢庆胜利而举行的体育盛会,传统的那达慕主要内容是摔跤、赛马和射箭。

  传统医药类包括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胡庆余堂中药文化、藏医药等9项。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医学科学体系,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有中医医疗机构几万家,针灸师超过10万人。

  ●链接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为:

  民间文学类、民间音乐类、民间舞蹈类、传统戏剧类、曲艺类、杂技与竞技类、民间美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传统医药类、民俗类。

  入选项数排名前三位的类别:

  传统戏剧类(92项),传统手工技艺类(89项),民间音乐类(72项)。(《人民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