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住宅市场关系扭曲警惕调控变“空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14: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伊歌

  近几年来,中央政府稳定房价的宏观调控举措一轮又一轮,但在短暂的观望后房价又是一轮“报复性的反弹”。如今,新一轮的调控雷霆出击,是否会重蹈覆辙?

  中央政府九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意
见》),涉及的政策领域全面而周详,连监察检查、舆论导向都顾及到了;明确要求地方政府负起责任,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控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纳入目标责任制,更是直指问题核心。

  以高强度的政治压力、最严厉的行政手段,约束地方政府追逐土地增值收益的短期行为,应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毕竟没有多少官员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可是,政治压力不可能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行政手段也不可能巨细无遗,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很可能会从中找到新办法,与中央政府展开新一轮的博弈,让调控政策荒腔走板。事实上,一年前的宏观调控出台后,一些城市就有古灵精怪的动作登台,比如“松绑”个人房贷、大幅提高公积金贷款比例、实行“购房进户口”,等等。

  政府之间博弈看似奇怪实属必然。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也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未必总是处处目标一致。就稳定房价而言,中央政府期望土地市场的和谐稳定,因为这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然而,在现有体制下,地方政府更关注如何从土地交易中获取最大收益,因为这关系到地方财政收入的水平。只要地方政府依然与民争利,调控政策的落实就缺乏坚实的制度基础。

  调控总是“空调”,其实已反复证明了住房市场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住房制度改革推行后,地方政府不但成了“甩手掌柜”,放弃了在百姓安居中的公共角色,消极对待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公共产品保障民生的责任;而且还成了“最大的地产商”,以市场化和城市化为名,想方设法透支土地资产、套取居民储蓄。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所抨击的:“国内许多城市看上去是经营得有声有色,GDP迅速增长、建筑堆积林立、财政收入迅速膨胀、规模也快速扩张,但是这些成绩多是以国有土地为政策背景,借助对农民、城市居民利益的掠夺而建立起来的。这导致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社会财富严重的分配不公,不少城市与村镇的社会矛盾也由此而不断地激化。”

  这种以增长为第一要务的发展模式,这种以排他性的强制权力抢夺市场资源的发展模式,这种与民争利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是到反思的时候了!必须改革财税体制,改变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的状况;必须改变地方的发展模式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机制,使其不再一味追求土地增值收益;必须改革政府的运行机制,真正从“经济增长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