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水扁声称交权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04:17 环球时报

  是真是假要看行动

  陈水扁这次真的打算“交权”了吗?台北大学教授江岷钦认为,所谓的“分权”其实是个幌子,陈水扁为了避风头才这么说。只要外界对他的批评力度一减弱,他还会想当“超级总统”。江岷钦说,“行政院长”本应掌管台湾所有的“行政事务”,但陈水扁却让台湾民众都以为“总统”应该有这些职权,结果“行政院长”的职权少得几乎只有象征意义,5任
“行政院长”没有一任有过“完全的人事权”,绝大多数都是陈水扁说了算。谢长廷就任时,除了一个“新闻局长”是谢长廷所任命外,其他所有“内阁成员”都是陈水扁的班底。陈水扁还让他的老师翁岳生出任“司法院长”、亲信担任“检调法务首长”,把台湾的“司法”也一举都变成“陈水扁的司法机构”,所以赵建铭在牢里才能享尽特权,甚至警卫还为赵建铭撑伞来避免他狼狈的模样被拍照。如此强的权力欲,意味着陈水扁在这次的“三个决定”中强调的“只履行总统职权”,等于说他仍会紧抓“两岸、外交、军事”等权力不放。台湾最大的政治问题就在这三项,最大的权力也是这三项。如果再借着对游锡堃的幕后遥控,陈水扁的权力一点没损失。陈水扁在宣布“三个决定”前就说过要“党政分流”,在走下党主席位子时早已说过“不参加党务”,而从目前的状况看,陈水扁的话根本不可信。他在台湾民众心中已是一个“无礼不收、无钱不拿、无官不卖、无法不违、没有廉耻”的“四不一没有总统”,现在说什么也掩盖不了这个事实。

  江岷钦还指出,陈水扁总是“退一步、进两步”。当大家对他的愤恨达到极点,他就采取“妥协”的方式减压;当民众因为他“表示要分权”而认为他“受委屈”后,他绝对会借机会再来“进两步”。

  台湾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罗致政认为,“交权”是陈水扁不得不做的决定,权力下放后,他可以专心处理涉及他家庭的弊案指控。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也指出,陈水扁只是想暂避风头的可能性并不大。“亲腐问题”让陈水扁众叛亲离,再也无法掌控局面。陈水扁在“第一家庭”腐败案出来后,还玩弄过打两岸议题牌的花招,试图激怒大陆,转移台湾公众的焦点,但根本就做不到,他已经几乎完全丧失了公信力,想不交权也不可能了。所谓“形势比人强”,陈水扁在台湾的权力舞台上已经没有多少戏可唱了。民进党的下届“总统”候选人一旦确定,基本上就意味着交班。陈水扁这次“交权”,苏贞昌的候选人地位实际上就确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陈水扁已经开始交班,按照一般的规律,他应该会向新的权力核心靠拢。

  徐博东说,苏贞昌在台北县长任上干得不错,岛内的民意支持率也相当高。过去苏贞昌比较低调,因为民进党内“四大天王”的竞争非常激烈,而陈水扁属意的是游锡堃那样听话的人,对苏贞昌一直不太放心。陈水扁“交权”后,苏贞昌得到的权力最大,他肯定要努力占据有利地位。只要他在两岸议题上调整陈水扁僵化的政策和做法,他就会被“泛绿”选民寄予希望。最近的民调显示,苏贞昌的支持率在上升。尽管6月1日“立法院长”王金平“恭喜”苏贞昌获得“实权”时,苏贞昌只是低调回应,但当天苏贞昌就表示,大陆观光客赴台,不必再晚点名,也不必有其他管制。

  徐博东还认为,陈水扁“交权”的背后不排除美国影响的因素。陈水扁在台湾已失去人心,他又经常不听美国的话,美国已经想放弃他,而苏贞昌这样较为理性的人物美国是比较接受的。此外,在批评陈水扁的问题上,马英九丢了分,让一些人觉得他在政治上的掌控能力有点软弱,此消彼长,马苏之间趋向于均势。美国恰恰是乐见蓝、绿互相制衡,彼此牵制的,这样更有利于它控制台湾,打起台湾牌来更顺手、更容易。

  还有专家认为,陈水扁可能是想从丑闻困扰中脱身,寻找重新启动推行“法理台独”的政治空间。陈水扁深知不通过政治运作,他是无法解套的。也有分析认为,可能是陈水扁为了力保赵建铭而借此转移视线。

  鉴于陈水扁的诚信早已经破产,所以关键还要看他下一步的动作。6月1日,出席民进党中常会的陈唐山表示,陈水扁既然这样讲就会照做,很快会就人事部分做出调整,但调整范围如何,陈唐山没有进一步说明。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称要“权力下放”后,他身边的嫡系或他力挺的4名“政务官”也遭到了点名,被认为应该下台。其中,台湾当局“总统府副秘书长”马永成6月2日辞职获准。未来这几个人的动静,无疑是检验陈水扁动机的一个指标。

  另外,陈水扁的确还抓着“军事、外交、两岸政策”等权力,未来几个月可以仔细观察他是否会放松这些方面的控制,苏贞昌是否有权力调整“内阁”人事,安排自己认为适用的人。▲本报台北特约撰稿人 萧师言 本报特约记者 谷雨 本报记者 程刚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