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先锋]一息尚存献身国防—追记总装装 甲兵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胡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07:1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记者杨连元

  去年4月30日清晨,实验室的灯光依然亮着,前来上班的同事发现,门虚掩着,微机开着,鼠标还在桌前,胡卫斜靠在座椅上,仿佛睡得很香……

  实验台上,胡卫刚刚写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和正在拟制的我军装甲装
备维修保障资源储备方案摆放在一起,这位年仅45岁的装甲装备维修保障技术专家、总装装甲兵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便匆匆地告别人世了。

  在得知自己身患不治之症的5年中,胡卫把心脏的每一次搏动都献给我军装甲装备事业,他用5年时间干完正常人8年的工作量,主持参与完成9项装甲装备重大科研课题,其中一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那一息尚存献身国防的身影仍时常浮现在人们脑海里,大家讲述着他的故事,感悟着他的精神,传颂着他的人格。

  2000年4月的一天,胡卫和同事完成某型装甲装备高原适应性试验归来后,感到身体不适,医院的诊断结果为“扩张性心肌病”。对于一个月之前刚过完40岁生日,既是单位的科研骨干,又是家里顶梁柱的胡卫来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太残酷了。

  出生于军人家庭的胡卫,从小对绿色军营就充满着向往。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他在报考南京理工大学时,选择了与国防科技密切相关的光学与夜视专业,他对父母说:“学好技术,将来到部队搞科研。”毕业时,他来到装甲兵某研究所。

  如今,胡卫面临着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痛苦的选择。大家宽慰他:安心休养吧,我们会把你没干完的事干好的。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胡卫从绝症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对领导说:“我刚到40岁,与其躺在家里扳着指头数日子,不如活一天就干好一天!”出院第三天,胡卫就来到办公室。

  他所在研究室的同事都了解其性格,一工作起来就没黑没白的不要命。为了照顾他,大家想了很多办法,他却偷着干、找着干、抢着干,谁也拗不过他。在实验室里,有胡卫留下的16本工作日志,上面记录他每一阶段的工作情况,标有“急办”字样的就有150多项。

  胡卫患病的5年间,正是我军军事斗争准备步伐加快、武器装备建设加速发展的时期。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他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马不停蹄奔波在试验场、演习一线、基层部队,与病魔“作战”,与死神争夺时间。

  2003年,我军某新型武器装备系统的研究论证进入攻坚阶段。盛夏的8月,胡卫请缨承担了这项课题制导系统的论证分析工作。为尽快拿出设计方案,胡卫跑图书馆查资料,到部队搞调研,去厂家分析技术指标。他买了一张行军床放在实验室,实在太累了,就躺在上面歇一歇。

  经过课题组人员齐心协力攻关,这个项目在提高装甲装备远程打击能力和命中率上,都取得重大突破,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同事们说,这是胡卫用生命拼来的!

  一次,胡卫出差途中,接到北京军区某炮兵团求援电话,他在凌晨4点刚下火车,上午9点,他又带领技术人员赶到现场抢修,蹲在冰冷狭小的车舱里,他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当时,没有人看得出他是一个病人,更没有人知道他已身患绝症。

  那段时间,同事们发现,胡卫的嘴唇越发显得青紫色了。实验室位于三楼,他每上去一次,中间还要休息两回。可是,为完成某型导弹发射车的普查恢复任务,面对装备型号老、零部件缺乏的困难,胡卫又带着课题组,先后奔赴7省市40多家研制单位,协调解决问题,在两个月内,就使该型发射车全部达到实战要求。

  从胡卫去世一直到现在,研究所的局域网上纪念胡卫的帖子就接连不断。有的感慨:“从胡卫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全心全意!”有的赞叹:“胡卫生得平凡,事业辉煌;活得真诚,精神永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