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爱在云南心系党——记四次赴滇支教教师杨佐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09:30 东方网-文汇报

  在每年的支教名单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杨佐锋。按规定支教的期限是一年,但是当一年期满的时候杨佐锋又向上级提出要求:再次作为第二批支教人员继续任教,就这样一年一年地坚持,到去年已经是整整四个年头。“当看到同学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南涧民族中学教职工的诚挚热情,我舍不得走了。”杨佐锋感怀地说。

  杨佐锋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得到家里的理解和支持,事实上,当初去云南支教
的决定他也是对家里“先斩后奏”。那还是2001年,当时已是行知教育集团一员的杨佐锋早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家中84岁的老母又卧病在床,但一听说要支教,他二话没说,当场报名。校领导建议他回去征求一下家中的意见,而杨佐锋深知,同样是育人“园丁”的妻子一定会支持他的选择。他果断地在支教名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杨佐锋与其他三位老师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正好碰上南涧民族中学招收了首届高中生,四位上海教师自然成了肩负教学重任的骨干。这位“阿拉”教师第一次走进文科班的教室时,同学们都怕羞,全低着头。于是,杨佐锋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他上作文课,不是简单地在黑板上出个题目让学生写,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大胆命题,并对他们的命题耐心分析,逐个点评。每个学期,他都要别出心裁地创新作文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的作文普遍有了较大进步,成绩大有提高。校长刘祥连连赞叹杨佐锋教学有创意,富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杨佐锋不但教学上出色,对彝乡学生更怀有深深的情谊。当他听说有两个彝族兄妹因家中经济拮据,开学十多天了还没来上课后,十分着急,联系其他三位支教教师与教导主任一起赶到学生家中。看见学生家中只有两间草房,四位上海教师动了感情。杨佐锋和支教的几位同事一起资助这对彝族兄妹,直到他们高三毕业。这两兄妹后来均考进大学,成为寨子唯一的两名大学生。

  杨佐锋在滇西这片神奇而又贫穷的红土地上工作三年,在当地彝族乡民中传为美谈。在支教的这段时间中,杨佐锋身在讲台,心里全部装着学生。他每天六点半起身,备课、改作业总要忙到深夜,学校里最后一个熄灯的总是他。他先后帮带了几名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开了十几节公开课,作了多次讲座。他这种忘我的工作作风鼓舞了民族中学的全体师生员工。杨佐锋还坚持每个月一次翻山越岭,去探望远在17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县支教点的支教教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身体情况,坚持了两年半不中断。

  2004年8月底,杨佐锋又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三中开始了第四个年头的支教,是上海支教老师中唯一连续支教四年的,现除了担任教研组长工作,负责一个初二快班的语文教学,还负责宝山区五个“支教”老师的生活和后勤,每天要“买”“汏”“烧”。今年春节前,原支教班级的全班同学都给杨佐锋写了信。

  春节回沪休假期间,杨佐锋向宝山区教育局党委口头申请了2005年9月份的新一轮“支教”,决心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服务西部。“在有生之年,只要领导需要,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愿长期支教。”杨佐锋平静地说。

  本报通讯员周俊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