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新农村 喜看大庆市大同区为17万农民破解“六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10:55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武从端 贾超时

  曾经深深困扰大庆市大同区17万农民多年的增收难、出行难、看病难、就学难、饮水难、财源难,如今正在变成舒心事儿———

  大庆市区向南80公里,是这个市惟一的农业区———大同区。

  农历小满这天,记者深入到大同区采访,3天的村屯之行,所见所闻,一幅加快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画卷跃然百里乡间。

  区委书记于洪涛说,破解农民“六难”,是大同区向新农村迈进的“敲门砖”。

  增收:“农转牧”、结构调整、兴修水利

  一走进老山头乡永龙村,就看到村头的一户院子里一对夫妇正在给两头高大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洗澡,主人告诉记者说,这两头奶牛是几天前才买回来的,花了两万五千元,钱是从乡信用社贷的。他还说,春起到现在,全村共买回来69头奶牛,都是乡信用社给贷的款。

  见记者有些疑惑,乡党委书记刘景龙笑着说,农民买牛、信用社贷款、区财政拿利息,这是今年区委、区政府为鼓励农民多养奶牛出台的新政策。

  刘景龙进一步解释道,以往农民贷款,担保手续挺麻烦,现在只要同村的5户农民联保就行了。

  区农委主任穆德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全区已经为农民发放买奶牛贷款4373万元,买奶牛4093头,仅此区财政就要贴进利息574万元。到年底,全区奶牛存栏数可达到1.5万头。

  林源镇是产业结构调整得最好的村子,名字就叫新村。记者来到新村时,刚好赶上八一农垦大学的张教授正在村部给农民们讲西瓜的田间管理新技术。村支书周庆堂告诉记者,他们村种植的无籽西瓜早就远近闻名了,去年还卖到了上海和深圳。为了提高品质,村里聘请了农大的教授来做指导。

  周支书说,目前全村西瓜、花生等经济作物与大田的种植比例是7:3。

  据了解,今年,大同区共种植各类瓜菜15万亩,成为大庆及周边市、县瓜菜主要供应地之一。

  过去,大同区是“十年十旱、靠天吃饭”,这种局面到今年已有了根本改观。区水利局局长刘长胜说,今春,全区新打机电井221眼,累计总数达到了1745眼,有效覆盖45万亩农田,占全区耕地总数的一半以上。农民们都亲切地把这种抗旱保收田称为“铁杆庄稼”。

  出行:村村铺上“红地毯”

  随意走在大同区的乡村之间,脚下都是整洁的红砖路,农民们把它叫做“红地毯”。

  林源镇党委书记巴小东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前些年,新村及相邻的几个村子无籽西瓜大丰收,但由于没有路,西瓜运不出去,眼瞅着大堆的西瓜烂在地里,农民们欲哭无泪,有的干脆喂了猪。

  区委、区政府下决心帮农民们把路修好。多方筹资2210万元买回了红砖,到去年底全区58个行政村村村通上了红砖路,并且覆盖到158个自然屯。

  九成农民参加合作医疗

  “凡本区参合农民在本院就诊可享受以下优惠:免费挂号、免费常规体检、仪器使用减免15%。”

  这是记者在大同区中医院候诊大厅看到的一则“告示”,同样的“告示”在这个区的人民医院也挂着一份。

  在林源镇政府给全镇每位农民印发的“亲民手册”中,详细记录着十一大类近百个病种的报销额度:阑尾炎400元,孕妇正常生产200元、剖腹产300元。

  区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波自豪地把大同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结成全省“四个最高”:参合率最高,全区应参保人口12.6万人,实际参保11.6万人,参保率达90.2%;筹集资金总额最高,每人每年筹集88元,农民只需缴纳24元;财政补贴标准最高,除国家补贴外,区财政补贴27元;单病种报销金额最高,最大病种报销15000元。

  杨主任还说,为保证弱势群体、五保户和军烈属参保,区乡干部、企业家们纷纷掏腰包垫付。

  区中医院院长倪继昌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区里还对区属2家二级医院、10处乡镇医院、92个卫生所的药品进行统一定价,解决农民看病贵。今年,正在对全区35处村级卫生所进行标准化建设,年底可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

  就学:农家孩子坐进大教室

  在八井子乡民强村小学,12岁的五年级学生刘亮亮告诉记者,从去年冬天开始教室不用烧炉子了,都安上了热乎乎的暖气片。

  区教育局局长孙永学说,去年初,区里多方筹资,对41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了“锅炉改造工程”。如今,在大同区的每个村子里,最亮堂、气派的房子肯定都是学校。孙永学说,近几年,大同区对危房改造总投资达到2810万元,维修改造48所中小学校,彻底消灭了危房学校,薄弱学校改造率达62%。

  去年,区里又多方筹资400万元,建设通校路41.7公里,师生们出了校门就能走上红砖路。

  房好了,路修了,还得保证每个农家孩子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为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政府建立捐资助学基金,动员社会各界每年捐资60多万元对全区3000多名贫困生进行资助。目前全区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生入学率达到97%,巩固率达到98.4%。

  饮水:农民用上了自来水

  高台子镇邻近工业厂区,过去,这里的农民一直靠自家打的井饮用浅层地下水,饮水安全很难得到保证。

  记者到镇里采访时看到,如今全镇建制村农民家家安上了自来水,镇党委书记张伟峰自豪地介绍说,到去年底,全镇农民的饮用水全部达到了饮用标准。到目前,在全区的318个自然屯中,已经实现自来水的有191个,受益农民达到10万多人。

  财源:产业集群向农村释放工业能量

  沿着大庆的西一路临近大同地界,便是一大片崭新的现代化厂区———大同轻纺工业园,这里已经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子项目区。

  走进厂区,波司登、优尼克等知名企业的标记牌格外抢眼。园区负责人李振告诉记者,这里已经有10家企业入驻、5家开工,达产后年可创产值10亿元。

  在祝三乡,玉米工业园规划330万平方米,现已入驻酒精、糠醛、饲料、色素、果蔬加工企业5家。在老山头乡,纸业包装园现已入驻企业17家,生产高强瓦楞纸、涂布白板等,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锐2.7亿元。在双榆树乡,依托新华电厂建设的建材园区规划面积12万平方米,已有粉煤灰陶粒、空心砖砌块等4家企业入驻。

  区长郑大泉说,地区工业集群的逐步壮大不但让大同区的财源建设得到了保证,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业集群所形成的巨大能量已经开始向农村转移和释放。目前已建成的3个市级园区已经安置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目前大同区的“龙头”企业不但可以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而且开始辐射周边市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