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朱熹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朱教授表示,广东做基础研究的环境特别好

  获悉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破解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的消息后,本报记者电话专访了此时正在外地出差的朱熹平教授。

  现年44岁的朱熹平是中山大学的“风云人物”。早在2001年,年仅39岁的他已成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而在2004年第三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朱熹平又因成就突出而荣获大会最高奖———晨兴数学奖。其实回顾8年前,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就曾经谈到,“中国几何分析不能进步,是由于年轻学者不能够自由发展思想的缘故。但广州的朱熹平却锲而不舍,他的工作已经远超国内外成名的中国学者。”

  扎根数学王国20多年,朱熹平获奖无数。然而时至今日,这位年轻数学家依然努力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并且始终坚持上本科生课程。很多上过朱熹平课的中大学生如此评价:“朱教授是一位低调的数学天才。”他给学生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睿智、执着、平和。如今,除了朱熹平本人在数学研究领域取得瞩目成就外,他指导的学生也逐渐在数学界初露锋芒。2000年,朱熹平一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入选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有人开始议论,继“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陈省身”等人之后,在朱熹平身上看到了一个延续中国人攀登“世界数学之巅”的希望。

  记者:朱教授,恭喜您!破解“庞加莱猜想”的消息振奋人心,您现在心情如何?

  朱熹平:谢谢。现在心情和平常一样,没有感到什么特别。我现在外地出差呢,你们不用专门报道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记:那请您简单形象描述一下关于“庞加莱猜想”。

  朱:这是一个对“三维空间结构分类”的世界性数学难题。简单说,就是“如何把所有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类”。“庞加莱猜想”提出上百年了,期间全世界很多数学家都作出了研究贡献,每人向前走一小步,走到现在快尽头了,我们有幸达到了终点。其实我知道,包括美国、法国等很多数学家都快走到这一步了。

  记:您走到这一步用了多少年?

  朱:大概是1996年开始做这个课题,快10年了。原来不是很专心,但后来运用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和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理论方法后,就把课题定为重点攻关目标。

  记:课题研究团队有多少人?

  朱:一共4人。这是中山大学和美国利哈伊大学的合作项目,还有旅美教授曹怀东等。

  记:“庞加莱猜想”开解,未来可具体应用在哪些领域?

  朱:这很难阐述,这是一个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或许可以这样理解,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本身是没有应用价值的,但元素周期表对物质的分类,却推动了化学科学的研究。“庞加莱猜想”破解,也会对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记:很多人认为做基础研究非常枯燥、乏味,您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朱:其实在我看来,做基础研究比应用研究更容易获得认同。因为前者非常纯粹,后者还需要市场的认可,兼顾生产、营销各个环节。我觉得在广东做基础研究的环境特别好。毕竟经济富足了,生活无忧了,才能腾出心思,投入经费做基础性研究,政府和中大一直很支持。

  记:您科研任务繁重,为什么还坚持带本科生?

  朱:我所在的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有很浓厚的学术气氛和很多优秀的老师。这是学院前辈培养出现的优良传统,要代代相传,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而且数学是基础科目,很讲究根基,从本科生开始就要打好基础。本报记者区健妍

  人物简介:朱熹平教授,本科、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中山大学数学系。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兼任广东省数学学会理事长。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