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市民体验污水浊变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15:20 北京晚报

  

市民体验污水浊变清

  

市民体验污水浊变清

  从神六飞船里取来的种子,如今已在生态园内生机盎然。园内的喷泉水清澈见底,和普通自来水相比几乎难用肉眼识别。昨天下午,参加由市发改委和本报共同主办的“走进
十一五”系列主题行活动——生态行的市民们来到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参观厂内的北京排水科普展览馆和污水处理资源化生态园。

  下午1时,市民们首先在报告大厅观看了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介绍短片以及污水处理的科学原理和具体过程。当短片介绍到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总投资共11.2亿元的时候,市民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国家花了这么多钱,老百姓一定要树立起良好的节水和环保意识,珍惜爱护水资源。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一位中年女士,很认真仔细地用相机记录着展览资料。这位王女士是一名教师,她记录下这些文字资料和图片一方面是想回家后让自己的孩子看,一方面也想给班里的学生看看,让孩子们从小都能养成节水、环保的好习惯。

  神六植物长势旺盛

  污水处理资源化生态园内,绿色植物枝繁叶茂,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进园左边角落的蔬菜区。里面种植的辣椒、西红柿、茄子等植物,它们的种子都随神六在太空中“旅行”过。“这是中科院遗传生育所将这些种子种植在这里的,主要是看看中水的灌溉对农作物是否有不利影响。”生态园主任靳鹏飞告诉记者,院内所有的植物都是用中水来浇灌的,它们的长势甚至比用自来水浇灌的植物更好。

  参观临近结束时,杨宝琴女士对记者说,通过参观,她更加强烈地感觉到水资源的珍贵。虽然自己以前也注意节水、环保,但今天之后,这种行动的自觉性肯定会大大增强。

  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讲解员,曾连续14年任北京一中校长的市政协委员王晋堂一直都耐心细致地给市民们讲解相关情况。问到平时公务繁重的他为什么周末还要出来义务工作的时候,王老先生特意清了清喉咙,用洪亮的嗓音说:“这样有意义的活动,错过了多可惜啊!”说起下周创意产业的活动时,老先生说不仅他自己要去,他还争取请到更多的专家学者来参与、支持这样的公益活动。

  在参观结束准备返回的时候,不少市民已经在询问此次系列主题活动下一站的参与情况,他们都希望类似的活动在今后能更多地举办,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行动起来,一起来建设共有的家园。

  三站活动感受各有不同

  连续参加了三次主题行活动的廖增美感触最深,她说,每次活动她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据廖增美介绍,5月20日上午,“走进十一五,展望新北京”第一站是农村行,百名市民乘车来到昌平区郑各庄村,参观有着现代化企业、大学园区和优美的水城外景及高档住宅区的新农村。

  开幕式上由义务讲解员名嘴宋世雄主持,北京政协委员王晋堂、北京政协委员赵书不但参加了活动,还以通过亲身参与“十一五规划”制定中的体会,向参观的百名市民做了讲解。

  参加活动的有年约七旬的老北京,也有才七八岁的小市民,有曾在北京农村插过队的老知青,也有才到北京生活几年的新市民。他们通过参观重新认识了新北京、新农村,了解了党的富农政策,了解了新农村的发展方向。年约七旬的老北京张先生说,他在北京生活了一辈子,但很少到农村去,对农村也只是农田、骡马之类的粗略印象,这次来到昌平区北七家镇西北侧的郑各庄村真是大开眼界,转了一天连一寸农田、一头耕牛也没看到,呈现在眼前的是林荫大道、高楼大厦,只是在村中特意留下的一两处小院落还能看到郑各庄村以前的一点影子。

  说起第二次主题行活动,廖增美老人同样是如数家珍。5月27日上午,参加第二站科技行的市民首先来到位于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仁堂集团。同仁堂知名的中药,如牛黄解毒丸、六味地黄丸、板蓝根等都是在那里生产的。同仁堂是一家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企业,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中药企业集团。为了当天的市民参观活动,同仁堂集团特意安排加班,员工都没有休息。在企业现代化的中药生产线,市民代表实际看到了六味地黄丸从制丸到最后包装的整个过程。

  当天下午,市民代表来到东城区城市监督中心。东城区实施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东城区所辖25.38平方公里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由400多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格实施全时段监控。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建立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居住在东城的居民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发现,他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舒适,城市管理问题越来越少,一旦出现如井盖丢失、垃圾堆积、无照游商、沿街乞讨等问题,很快就会有专业部门和执法人员处理,速度之快、效果之好令人惊奇。

  廖增美告诉记者,第四站活动她也报名了,而且已经接到了参加活动的通知。老人表示,她会将自己参加四次活动的不同感受来告诉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够近距离地理解“十一五规划”,了解北京美好的发展前景。

  本报记者王军华贾中山龙露实习生张哲睿J11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