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恢复近30载后抱怨渐多 中国高考改革殊为不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8:02 新华网

  

恢复近30载后抱怨渐多中国高考改革殊为不易

  考生在高考中 (中新社 陈仕川 摄)

  再过几天,中国就将有九百五十万人名学子走进考场,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全国高校本科招生计划达二百六十万,录取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八。

  而二十九年前的一九七七年, 中国刚刚恢复已经中断了十年的高考,这一年,全国共有五百七十万人报考,而录取人数仅为二十一万,录取比例仅为百分之四。

  恢复高考,使千百万被“文革”剥夺了受教育机会的青年看到了希望,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第五代导演”、“第四代画家”都拜恢复高考所赐,得以登上历史舞台。那时,不会有人想到,高考这一“利国利民的好制度”,会在二十多年后被某些人称为“制约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

  最近几年,对于高考制度的抱怨声此起彼伏,众说纷纭。其中最激烈的言论来自旅美华裔学者黄全愈,他在媒体上撰文声称,应该“取消高考招生制度”。

  这位《高考在美国》一书的作者认为,目前的中国高考,基本沿袭了传统考试的体制。在以考分作为衡量和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的指挥棒驱使下,中国教育离现代教育差距甚大。在他眼中,高考这一“认分不认人”的招生制度,使我们错失许多综合素质一流的可造之材。

  此言一出,附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厦门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是反对废除统一高考的学者之一。他指出,高考制度不但承担着一定的选拔、教育功能,还肩负着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功能,而这些都是高考利弊多元的复杂性的表现。

  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曾经说,“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却是最不坏的制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友渔套用这句话说,目前的高考制度是有种种弊端的制度,但又是已经有过的尝试或可能实施的选择中“最不坏的制度”。“经验与智慧并未向我们提供无限的制度创新空间。”

  在支持高考的声音中,绝大多数都考虑到这样一个因素:高考至少在形式上是一个体现公平的刚性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尽管“唯分取人”的机制未必合理,但出身贫寒的学子要的是一个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鲤鱼跃龙门”的公正渠道,所谓“素质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谈。

  正是因为高考所具有的社会流动功能,围绕这项招生制度的改革举步维艰。今年,复旦、上海交大进行自主招生,大多数人乐观其成,但也不乏质疑之声。有人担心,没有了类似高考的程序公平的招生制度,怎样保证录取过程没有人为因素掺杂其中?怎样确保招生的公平、 公正、公开?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雷颐撰文指出,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大学自主招生制度,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也是大学自主招生。但是,实行这种制度的前提是大学应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政府不得随意干预。而这一前提条件,是目前的中国大学所不具备的。

  不论怎么改,高考改革都不会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每一项新措施的出台,大都是利弊同生,如何真正解决问题才是顺利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关键,而这些都没有现实的答案可以引证。(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相关报道:

  北京的谢女士近日从儿子那里知道了一个高考新名词——“裸考”。他儿子班上近50人,今年竟有20多人能够在高考中加20分。“我们这些被剩下的,只有‘裸考’了!”原来,所谓的“裸考”者,就是什么加分都没有、仅凭考试成绩的人!(6月2日中国青年报)

  毫无疑问,在今年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950万名考生中,“裸考”的考生肯定会是大多数。在一分就可能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录取中,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别人多出哪怕10分,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考生、众多家长和公众舆论对高考录取加分照顾政策十分关注。

  据教育部学生司介绍,按照国家规定,能够在高考成绩获得加分的学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自然属性的,如少数民族、归侨、革命烈士的子女,这一类学生大约占考生总数的7%;另一类则是后天表现特别优秀的,像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各项“奥赛”、小发明等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除此之外,各省市及高校还有自己的加分“土政策”。

  考虑到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对于自然属性一类的考生加分,考生及家长一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对那些所谓“后天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在高考这样一个激烈的竞争中予以加分,其合理性何在?20分的加分又是依据什么计算出来的?如果加分政策照顾了不该照顾的考生,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又从何谈起?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2日电(刘建新 张若男)只因学习成绩不佳,青岛某中学19岁的高三女生菡菡为躲避高考,竟只身一人欲去福州会网友。乘警接到家人求助后热情相助,在列车上将出走女孩找回。今天,女孩已安全返回青岛。

  昨日20时30分,青岛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接到一市民电话求助,称19岁的女儿菡菡突然离家出走,有可能要坐火车去成都或福州,还有一个星期就要高考了,全家人焦急万分,请求帮助查找,他正驱车往济南赶。接报后,支队值班员立即通知了青岛至成都K208次和青岛至福州K70次列车乘警进行查找。21时许,K70次列车潍坊开车后,乘警长吕传胜根据女孩的衣着打扮和面貌特征,在13号硬席车厢发现了出走女孩。

  乘警经询问得知,由于近期考试成绩一直不佳,临近高考,思想压力很大的菡菡萌生了放弃考试的念头,打算到福州去找网友散散心。乘警首先通知了女孩的家人,告知孩子已找到。然后将饥肠辘辘的女孩领到餐车,打来饭菜让她吃。经过乘警一番耐心开导,开始不肯返家的女孩同意回到家人身边,并表示将参加高考。

  新华社海口6月3日电(记者赵叶苹)据海南省考试局通报,2006年海南共有41037人报名高考,计划招生35907人。于去年相比,前者减少3879人,后者增加1484人。一减一增,使得海南近九成的考生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

  海南省考试局普招处负责人王素英介绍,全省今年41037名报名参加高考考生中,报考文史类的考生有14399人,报考理工类的考生有24934人,报考艺术类的考生有611人,报考体育类的考生有718人,报考对口招生考试的考生有375人。报考总数比去年减少了3879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