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企业应负起社会责任  [产经周刊] ——访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国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0:58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刘蔚

  自2000年首次进入中国,6年来,每年奖金高达100万元的“福特汽车环保奖”为众多献身环保事业的志愿者们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评奖活动的影响力也在逐年扩大。

  作为国际知名的汽车企业,福特汽车公司从2000年以来,经历过大赢利,也遭遇过
大亏损。然而,福特汽车环保奖评选活动却一直在坚持,今年迎来了第七届。福特公司为何对这一活动如此钟爱和执着?“福特汽车环保奖”今后将向何方向发展?为了寻找答案,记者走访了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国祯。

  记者:福特公司长期在中国设立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环保奖项,这是为了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还是另有其他目的?对于一个汽车企业来说,设立环保奖能否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许国祯:我们创立和坚持举办福特汽车环保奖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希望能够真正担起应负社会责任的一个体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周围和所服务社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是企业的责任。在刚开始的几年,我们需要向社会和企业内部解释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到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去解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已经在全社会和公司内部生根发芽和发展壮大了。

  当然,我们以设立环保奖的做法作为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切入点,一定会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更深的印象,也会让企业内部的向心力更强。我认为,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我们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努力,2002年,我们在中国出版了福特汽车公司的《企业公民报告》。现在,我们正在组织编写第二本《企业公民报告》,并计划今年出版。

  记者:福特汽车环保奖评选活动今后将如何发展?这一评奖活动计划持续到哪一年?

  许国祯:坦率地讲,这一活动从当初开始创办的时候,就不知道会延续到哪一年,甚至不知道第二年是否能够找到足够的资金继续下去。然而实际上,从那时到现在,福特汽车环保奖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几年来,公司有赚钱的时候,也有赔钱的时候,但从根本上,举办这一活动已经变成了福特汽车对中国环保事业的一个承诺。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一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轻易放弃。也就是说,只要项目对中国环保工作的推动确实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就一定会持续下去。

  记者:今年的福特汽车环保奖为什么提出“创新发展,人境和谐”的主题?这与前几年的评奖活动有何不同?

  许国祯: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福特汽车环保奖的声誉和影响,促进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话题在全社会得到关注和讨论,以便能够在实质上对环保工作有所帮助。今年,经过仔细地请教和分析,我们认为,在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的今天,我们需要用新的思路、新的角度看待环保工作。过去十几年,中国的环保工作不论是在政策推动、工作力度和投资规模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环境的改善。但在今后,我们在环境保护上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在经济发展上需要有创新的模式,用创新的思想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环境需求。

  所以,我们今年把主题确定为“创新发展,人境和谐”,就是认为发展是必须的,关键是我们要用创新的手段来发展,以达到人和环境相互和谐的最终目标。

  记者:福特汽车公司在2月获得了“中华环境奖”,并获得了5万元的奖金。据介绍,这笔奖金被用于了今年新设的青年环保创新奖项。请问,是否这笔奖金促成了今年青年环保创新奖项的开设?新设青年环保创新奖项的意义有哪些?

  许国祯:今年即使没有得到“中华环境奖”,我们的青年创新奖项也要开设。但因为有了这笔奖金,这个奖项资助的经费稍微宽裕了一些。

  设立这个奖项的理由很简单。早些年,我们就设有青少年奖项。但实际上,青少年和儿童还没有实际能力从事环境工作,多半是老师手把手带着往前走。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有很多项目最后都是老师们指定方向,同学们去执行。因此,后来在设奖上就换成了大学生,但大学生也有同样的困难。

  为了符合创新发展的主题,今年我们在原有大学生项目基础上做出了实际有效的改变,新设了青年环保创新项目,希望能让大学生的思想释放开来,不要受到限制,针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严谨的规划。

  这次设立的青年创新奖项不是为了奖励过去、资助未来,而重点在于奖励创意、鼓励未来。出发点在于培养未来在环境领域里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青年朋友。

  记者:今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的另一个亮点是将促进中国民间环保NGO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活动。请问开展这一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许国祯:我们认为,环保NGO组织最贴近我们需要关注的环境问题现场,也最能反映问题。每个地方的NGO都根据当地需要,不管是环境意识、环境文化的宣传,实际从事的环境救助、维护、保护的工作,或从事环境整治的行为,很多都是在实践中汲取经验,然后继续发扬光大。他们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最突出、最实际的。

  NGO的许多做法都很创新,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困难,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适当的组织和组织能力。为了能够让这些“草根”的环保工作团体更有效地往前走、日渐茁壮,让来自民间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多的发挥,今年在环保奖的推广活动方面,我们将特别在西南、华东等地举行NGO专业培训研讨班。针对当地NGO所关注的领域和课题,请专家和学者进行授课、培训。

  我们希望送给NGO的是一根“鱼竿”或一个“渔网”,而不仅仅是一条“鱼”。我们认为,这种培训的影响虽然不见得立见成效,但其效果将更长远、更巨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