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拉响防空警报纪念6-5隧道大惨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19:48 中国新闻网 | |||||||||
![]() 6月5日,永川城区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声。重庆永川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颁布施行十周年,纪念重庆“6.5”隧道惨案六十四周年,于当日下午2时30分至3时在城区开发区、上游小学、亨通大酒店等5处警报鸣放点同时鸣放防空警报,警报信号以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方式进行。旨在昭示“居安思危、毋忘国耻、牢记历史”。中新社发 陈仕川 摄 中新社重庆六月五日电 题:“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重庆拉响防空警报 作者向江微 今天下午两点三十分,山城重庆上空响起刺耳的防空警报声。重庆市自一九九八年以来,已是第九次鸣放“六•五”防空警报。
一九四一年六月五日,日军对时为中国陪都的重庆实施大规模疲劳轰炸,位于重庆市区较场口的一防空隧道由于避难人数超过容量,加之通风不畅,二千五百多人窒息死亡,酿成震惊中外的“六•五隧道大惨案”。 如今,在当年发生惨案的隧道出口,一个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型纪念馆已落成,纪念馆内陈列着的十五幅大轰炸时期的图片,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血泪历史。 今日一大早,在位于重庆市中心较场口的重庆大轰炸惨案隧道遗址前,已有不少自发前来悼念的民众。他们或献上黄色菊花寄托心中的哀思,或在遗址前静静伫立为遇难者默哀。 在重庆大轰炸遗址纪念馆内,八十五岁的老人万学义看着陈列在纪念馆的历史照片显得非常激动,他是这次惨案的目击者之一。 “日本飞机轰炸过后,到处是浓烟滚滚、血肉横飞的惨状,重庆城成了一片废墟。”万学义用颤抖的声音向前来悼念的民众讲述当时的情景。 两点四十五分时,英国人Michael Sullivan一下飞机,就来到重庆大轰炸遗址。在遗址前,他向死难者献上了鲜花,并默哀一分钟。他告诉记者,一九四一年,曾在重庆工作的他亲身经历了此次大轰炸。六十多年前的悲惨之状,让这位英国老人记忆犹新。 三点钟,重庆上空警报解除,而重庆大轰炸遗址纪念馆前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他们纷纷在留言薄上写下自己的心声: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为在大轰炸中遇难的同胞祈祷”…… 据悉,为了纪念“六•五隧道大惨案”死难者,从一九九八年起,每年的六月五日,重庆都会鸣放防空警报,追怀去者,警示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