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志在扶摇万里程: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黄文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9:10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马云霄

  

志在扶摇万里程: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黄文虎

  图为黄文虎院士在指导研究生。

  他,扎根冰城52年,曾执掌哈工大“帅印”,专注航天和国防科研矢志不渝,被公认为我国著名的力学与振动工程专家,我国故障诊断技术开拓者之一。

  他曾作自述诗:“冥顽何曾与世争,读书偶露小聪明。风云际会酬初志,边境虚空忝盛名。廉颇老矣诗作饭,渊明归去笔堪耕。杏坛孺子气如虎,志在扶摇万里程。”

  不久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幢普通的大楼内,记者采访了即将迎来80华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感受了这位振动专家的振动人生。

  与天地对接为飞船护航

  “和那些重大工程相比,我们承担的项目只是载人航天工程中非常小、非常局部的一部分,不值得写。”采访中,作为我国较早提出并开展故障诊断研究的黄文虎院士一再谦逊地强调这一点。可是,每一位关心“神舟”飞船的人都知道,“故障诊断”系统是保证飞船在运行过程中及时检测并排除故障、保证航天员安全的不可缺少的系统。

  “汽车如果出现了故障,还可以停下来检修;但飞船一旦上了天,是不可能给你检修机会的。”黄文虎院士幽默地说。可这幽默中,透出他对飞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深切关注。

  茫茫宇宙,给人神秘的遐想,也为空间探索带来无情的挑战。这种挑战,要求载人航天飞船的设计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也就必须提高飞船的故障检测和诊断能力。

  “虽然成功率0.997已超过国际标准,但我们还是希望每一次发射都能成功,航天员都能安全返回。但是航天员在天上任务繁重,又不是专业的故障诊断专家,不可能亲自检测故障,因此必须实现故障诊断系统的完全自动化。”黄文虎说,正是基于这种“心系飞船,心系航天员”的情结,1994~1996年,在当时“神舟”系列飞船还没有完整的故障诊断系统方案的情况下,凭着多年来在民用系统故障诊断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对相关领域国际先进经验的充分了解,以黄文虎为首的哈工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便向飞船总体设计部门提交了载人飞船“故障诊断”系统的论证方案,并受到了航天五院的高度评价。

  获得这么大收获,并不是一蹴而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黄文虎就把精力投入到“设备故障诊断”领域,他在国内最早提出了“模糊诊断技术”新概念和方法,把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故障诊断。在他的探索和努力下,一项全国最早、技术先进的汽轮机组“故障诊断系统”诞生,后来并为我国航天部门从事有关载人飞船系统和卫星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黄文虎向记者讲述了载人飞船“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他精辟地概括为“天地一体化”,包括故障检测、诊断、隔离和恢复4个过程。飞船上天以后,地面有一个与在轨飞船同步运行的模拟“飞船”系统。当轨道上的飞船发回的信号出现不正常时,地面指挥部通过“故障诊断”系统进行诊断,找出故障源,提出排除故障恢复正常状态的方案,并在地面同步运行的“飞船”上进行验证,确认在此故障源下复现所检测的不正常现象,并确认排除故障后确能恢复正常状态,此时才能向轨道上的飞船发送指令,按指定的措施启动飞船上的装置自动排除故障。整个过程一般不需要航天员的参与。

  作为航天学院的老教授,黄文虎带领的课题组,包括姜兴渭、徐敏强等教授和一批研究生,还完成了“‘神舟’一号推进分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导弹系统可靠性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及故障诊断研究”、“卫星故障模式与演示系统技术研究”、“空间站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健康保障系统”等多个国家项目,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生产的需要比十所大学还能促进科学的发展

  黄文虎院士引述恩格斯的论述:生产的需要比十所大学还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到生产实际中选题,生产中的诸多难题的解决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学术的进步。

  在“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申报时,黄文虎认为,应申报国家迫切需要的项目。当时国家电力紧张,影响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紧张,发电装机容量不够,而且机器总出故障,一检修就好多天停产。“机器就像人一样也会得病,需要医生诊断。”于是,黄文虎申报了一个“发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这个项目,成为我国较早提出并研究故障诊断的人。

  然而试验的时候,却找不到发电厂愿意尝试。“当时费了好多口舌,答应做完试验,设备就给厂里不拿走了。就这样,白给设备,厂子都嫌麻烦,不想与我们合作。那时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创新,也不晓得要创新。”当时在大庆新华电厂做试验,很偏僻,黄文虎就和学生们一起住在试验室,虫子爬得满地都是。设备都是装入一个个木头箱子,从哈尔滨抬着去,而且成捆成捆的导线,都靠肩背人扛,那种艰辛现在想起来都很值得回忆。

  黄文虎说,当时的压力还不只这些,有时买一个晶体管要跑全国,经费少,买设备需要花钱,国内设备质量不高,虽然说是诊断故障,可连自己试验的设备也有故障。为了到全国各地搞试验,火车票买不到,就买站台票上车。有一次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课题组好几个老师一起调,怎么调也调不出来,一连十几天,有的学生开玩笑说,再搞不出来就只好跳楼了。

  “科技说起来难,那就是解决不了,但是当解决了回想起来,有时也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当时就是想不到,科技说难也易,但是要达到这个容易点却不知要费多少心血。”黄文虎深有感触地说。

  问起黄文虎什么是最大幸福,老院士坦言说:“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有钱、当官都不是。对我来说,科技上的难题几天都解决不了,一旦解决比有什么都幸福。”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在民用方面,全国50多台机组都运用了黄文虎课题组的“故障诊断”系统。

  人格魅力吸引众学子

  与黄文虎院士交谈,总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谦和儒雅的风范,睿智深刻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你感叹,大学者当如斯。

  作为老一辈从事力学方面的专家,一生中追求先进,出国回来,人家都带电视、音响等几大件,而黄文虎却花自己的钱买了几个国内买不到的插板和软件,为以后做研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就是这样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众学子。“跟黄先生学习,学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学生们这样感慨。

  “他善于把不同学科的人团结在一起,把力学的人集中起来,和汽轮机专业的人二十多年密切合作。这么多年,黄文虎可以说是多学科的综合,从民用到航天,从汽轮机到计算机,黄文虎的追求没有停止过。”哈工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副所长、博导徐敏强这样说。

  对待学生既是严师又是慈父。学生评职称,自述五分钟,他都要亲自听,亲自帮助。已经80岁的黄先生,至今还密密麻麻地推导公式,令年轻学者折服。他坚持二三十年照顾残疾的姑姑……

  黄文虎院士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教育家。他担任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第一任研究生院院长,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他是在刚刚拨乱反正后的困难时期接过了哈工大校长这副重担的,为学校的起步腾飞殚精竭虑。哈工大今日的辉煌,凝聚着他的心血。他最为骄傲和引以为自豪的是主持筹建了“飞行器结构强度”、部分参与筹建了“空间飞行器设计”两个专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黄文虎更高兴的是,他带出来的学生不少也在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中干出了名堂。他说,走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这是科学研究不竭的源泉。

  “希望一代代人成长起来,成为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谈到将来的发展,即将迎来八十大寿的黄文虎充满热切的期待,“期待我国航天事业按照计划顺利发展,希望2008年成功登月,希望2020年实现空间站的建立……而我们也要参照国际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在未来的航天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老院士的描绘,再一次把我们的目光和思维,带向神秘的太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