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潮涌恢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9:10 海峡网-厦门日报

  从火炬(翔安)产业区到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从工业集中区到飞地营运中心,从狂飙突进到扎实推进,从海峡西岸正春风到海峡西岸势如虹,厦门打造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步伐坚定而有力。围绕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共同发展的目标,厦门迎接挑战,厦门聚气借势,厦门提速抢跑,大手笔构筑了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平台基地

  万吨级巨轮驶入厦门港。(陈庭枢 摄)

  

潮涌恢弘

  大型集装箱轮靠泊厦门港。(梁伟 摄)

  

潮涌恢弘

  来厦参加台交会的台商越来越多。(郑宪 摄)

  

潮涌恢弘

  海沧码头一片繁忙景象。(梁伟 摄)

  一种始终难抑的兴奋萦绕在我们的心头。此刻,我们站在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的工地,午后强劲的海风鼓动着涨潮的浪线,一拨拨涌向岸边,风声涛声和着装载机打桩机的轰鸣声混成一曲悦耳的交响乐,振奋着我们昂然的心情。

  就在2月10日,这里动工开建了海峡西岸最大的真正意义的CBD,一期工程建设16栋写字楼,其中8栋小高层,8栋高层,总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而在它东北部不远处,一个总规划用地面积12.56平方公里的五缘湾片区,极具张力造型的建筑生成“场”,也在日夜施工。

  这是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深耕细作的一个漂亮的动作。业内人士评价,“这标志着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奏响了第二乐章”。

  海潮急剧地涌涨。每次看到海,总有一股澎湃的冲动,尤其是看到潮起潮落波涛汹涌的海,看到正前方望去连着金门的海。

  “只有3000米的距离。”他们说。

  就在我省“两会”召开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临福建、厦门视察。在海沧台商投资区会见台商代表时,他明确表示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外电评论总书记的这次八闽之行,表明福建对台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中央对“海峡西岸”发展战略日益重视。

  从5月1日起,厦金直航范围扩大,闽省居民团队“金门游”开始成行,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人数每天在2000人次左右;首批1.4万公斤大陆新准入的4种台湾水果也抵达厦门口岸,从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转运深圳、上海、温州和长沙等地……

  我们面海而立,阵阵海浪逼打到礁岸上,那一下的冲撞是那么惊心动魄。在浪花与浪花之间想像两年后建成的CBD现代化智能楼宇群和国际网球中心、国际游艇码头俱乐部在灿烂晚霞下赋予厦门天际线一种全新的弧度,映衬着海峡西岸国际现代都市的霓彩车流帆影,我们的思绪又变得格外激动。

  与一年前站在火炬(翔安)产业区工地相比,一样心情两种境界,当时我们更多的是被一种热情包围,被一种气势震撼;如今我们更多地被一种精神折服,为一种智慧惊叹。

  五缘连两岸,六求促三通。厦门在两岸交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殊的作用。市委善于观大势,抓机遇,充分领会党中央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意图和整体部署,主动融入,准确定位,以经济促政治,以交流促融合,以发展促统一,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和宏伟蓝图,已经成为凝聚两岸民众、集聚发展要素、形成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的共识和行动。

  1、[港口是交通的枢纽,是物流的中心,是开放的窗口,是发展的引擎,是厦门经济特区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平台基地。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港必须以发达的临港经济为支撑,与繁荣的中心城市相比邻。]

  出了海,所有的方向都是路。这是一种哲思。

  当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突出了对台对外,也就意味着选择蓝色的“海洋文化”来思考、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格局。

  港口,这块陆域与水域的交接之地,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的平台,纵深推进联片发展的基地,对外开放服务全局的前沿,日益得到关注与重视。

  “海峡西岸”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港口发展成为了闽省经济社会发展先行的重要战略选择。

  “涨潮声中万国商。”厦门城市的形成壮大,其实就是一部港口的发展兴盛史。港为城用,城以港兴,城港共荣。对港口的建设发展,厦门的干部群众更有一种使命感、紧迫感。

  就在2006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后的第一天——4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再次来到厦门港海沧港区。热风吹雨,海涛阵阵。站立在坡岸上,居高临下望着九龙江出海口,风云变幻,船艇穿梭,岸线优越,市区两级领导内心涌动着做强做大厦门港的豪情。

  去年6月,市委、市政府确定14至22号泊位由海沧区自主开发,由海沧投总组织建设后呈现快速有序的势头,10个月完成投资9000万元。何立峰详细察看了解了14至19号泊位基槽挖泥和围堰吹填工程的进度后,特别叮嘱海沧投总董事长李少民:航道岸线选址,要先谋后动;水工岸壁建设,要深水深用。

  雨加大了。何立峰告诫大家,港口建设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做强做大厦门港群是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需要。”“世界港口群正朝着以通关信息化和物流现代化为标志的第三代第四代港口作业方向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优化港口空间布局,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临港工业,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增强海港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和市场竞争力。”

  从火炬翔安产业区到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从厦门港海沧港区再到厦门进出口加工区,市委书记在经济形势分析会前后的这次基层调研,线路格外清晰,透露了他的工作意图:加快港口发展,必须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紧密结合起来。翻阅他的几次重要讲话记录,我们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围绕现代化上游主导产业,形成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共同发展。

  心中有一片大海,就包容了整个世界。

  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谋势,不能囿于一事一物,不能拘于一地一城。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来自宽广的全球眼光和深远的历史眼光。

  港口建设从来不是孤立的,当前国际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台湾产业大举转移西岸,沿海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内陆资源需求直线上升,港口建设发展符合客观趋势。从港口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看,港口不单是从事运输和商贸,还是石化冶金、工程机械等重化工业的聚集地,是信息物流、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集聚地。从港口与城市的关系看,目前世界上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200万标箱的港口所依托的城市,大多是经济发达充满活力的城市,甚至是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中心、运输中心、商业中心和工业中心。

  由此可见,一个现代化大港口必须以发达的临港经济为支撑,与繁荣的中心城市相比邻。因此,增强产业集聚功能,培育产业集群,才能提高港口利用效率;集中发展第三产业,拓展经济腹地,才能完善港口服务设施。

  工业带动城市——城市需要港口——港口优势要建立在产业强势上——产业发展需要大城市来支撑。

  这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年积累形成的真知,这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坚定灌输的理念。

  厦门的城市化来源于港口,壮大于工业化。只有由港口和产业支撑起的城市地位,才能真正担负起重要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

  港口建设提速再提速。

  在厦门湾组合港探索尝试取得巨大成果后,今年1月1日开始,厦门湾正式实现港口管理一体化。湾内的八大港区功能重新定位,在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通关等方面进行资源优化整合,通过对岸线资源的保护利用、港政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提升综合竞争力,向年货物吞吐量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的目标迈进。

  这是一场跨行政区域,涉及港政、资本、人事、体制和观念的改革攻坚战。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表达了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意图,也表现了市委、市政府完成上级指令的坚定决心和勇于克服困难、善于赢得发展先机的强烈意识。而贯穿始终的是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

  大港强港是国际贸易的门户,是国际和国内经济贸易的交汇点。历史赋予厦门发展先机,厦门义无反顾担当起时代重任。

  厦门不是一个终结岛,厦门是一个始发站。当我们从航空、海运和铁道、公路运输体系立体地来看厦门,四通八达的国内外海陆空航线架构了一个国际枢纽大港的骨骼网架。

  跻身中国沿海八大集装箱干线港之一,世界集装箱港口三十强行列,厦门港率先一步,朝着海峡两岸三通的枢纽大港、太平洋西岸的海运大港、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干线大港迈进。

  5月18日,又一艘11万吨级载箱量达9178标箱的第六代现代化集装箱轮驶靠厦门港海沧港区,刷新了靠泊厦门港集装箱船载箱量的最高记录。

  厦门港已经走入巨轮时代。

  2、[港口带来商机,港口推动交流。开放,为了更好地聚合,顺着厦金水道沿着台湾海峡,厦门与台湾两地的经贸文化往来如大潮的浪线势不可挡,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贡献越来越大。]

  顺着海路,高雄市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李重德带着他的13位团员来到鹭岛。

  4月7日这天,他们与厦门市总商会的干部一起把一块高雄市中小企业协会厦门办事处的牌子挂了出来。这是台湾省城市商会首次在祖国大陆公开设立的联络机构。说起这份情缘,李重德说是“妈祖婆”牵的线——因海结缘。

  1997年厦门港率先拉开了海峡两岸海上货运直航的序幕。厦门与高雄试点直航,把两地明代以来的航运经贸关系又连在一起。到去年,厦门港与台湾海上货运试点直航吞吐量累计达到229万标箱,占内地试点直航集装箱吞吐量的六成多。

  还是这条海路,厦金航线经过5年的实践,客运直航业务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2005年,往返航班密度明显增大,运送旅客突破50万人次,从而成为金马地区民众以及广大台商往来两岸的一条经济便捷的“黄金水道”。5月10日,厦门和金门两港在金门召开今年第三季度航班调度会,决定厦金航线7月1日起由现在的每天往返12个航班增至16个航班。

  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不仅是经济成长季,也是两岸交流年。厦门与金门、台湾互动往来、合作交流的新突破令人瞩目,以至中央、省、市媒体同行不约而同地动用了“井喷”、“爆量”来描述它。

  从“间接通航”到“试点直航”,从“厦金直航”到“包机直航”,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学者唐永红评价说,厦门在两岸全面性的直接“三通”与制度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之前,已经在两岸直接通航、台湾农产品登陆和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探索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方面有了积极作为和巨大贡献。

  5月19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偕夫人在福州出席第八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后来到厦门,受到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陈修茂的热烈欢迎。就在同一天,金门县县长李炷烽也在厦门,与市长张昌平把谈“门对门”的兄弟亲情。

  在一个月前,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参加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后,搭乘厦航班机从北京飞抵福州转道厦门,开始为期五天的“福建祖地行”。

  在更早的1月25日上午8时和8时20分,厦门航空分别前往台湾台北高雄的两架班机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起飞,厦门成为两岸春节包机新增航点,这是闽台57年来民航的“破冰之旅”,掀开了厦台两地人员直接往来历史的新一页。

  连战在厦门鼓浪屿参观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原定参观钢琴博物馆时,连战会停歇欣赏岛上几位小朋友的钢琴弹奏,可是由于行程紧张,这个安排被临时取消了。两位准备演奏的小琴手得知后在一旁哭了,他们为不能代表大陆的小朋友向来自台湾的连爷爷致意而落泪。这一真挚感人的场景被连战的女儿连蕙心看到了,她悄悄告诉连战,为两位可爱的小朋友争取弹奏的机会。连战听说后十分感动,特地建议工作人员留下这个节目,演出后还与小朋友们亲切交谈。

  感人的画面通过台湾电视媒体传播出去后,在台湾岛内一时传为美谈,媒体评论这是“浓浓亲情的写照”,是“自家人的真挚沟通”,是“两代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两岸交流民间先行,两岸合作经贸先试。

  经贸交流有着“润滑剂”和“加速器”的作用,越来越表现出影响甚至引导两岸互动关系走势的趋向。厦门经济特区坚持“从能够做的做起,把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继续做好”的原则,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贯彻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上先行先试。

  在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每周都有三五个货柜从台湾过来,经营基本实现常态化的情况下,夏商农产品集团又在中埔蔬菜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腾出400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加上集团自有的2000吨冷库,专供台湾农产品交易使用。目前,他们已与台湾有关水产商户联系,近期将有日供量12000公斤的鲭鱼和金昌鱼进入厦门市场。

  在副市长黄菱看来,厦门与台湾的经贸合作交流正在走向“深水区”。

  4月份落幕的台交会见证了厦门与台湾交往的迅猛势头:从520个展位发展到1600多个展位,从综合商品展发展成两岸规模最大的机电专业展,从落地签注入境参展发展到经贸团体专案直航参展,从两岸权威机构共办到网上开设虚拟展馆办展,台交会在厦门进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把10年辉煌“定格”在两岸架设的那道彩虹桥上。

  每天翻阅厦门的报纸,两岸交流往来的信息琳琅满目: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实现两岸图书出版业合作交流的历史性突破;厦门翔安吕塘民间戏曲学校高甲戏剧团第六次跨海飞舟金门演出;厦门爱乐乐团在金门与金门合唱团同台唱和;“两岸一家亲,慈善一起来”,厦门市台商协会与厦门红十字会等主办慈善晚餐会,集得善款100多万元;中国农行厦门分行送出“大礼包”,未来五年内300亿元信贷扶持在厦台资企业;历年规模最大的两岸龙舟赛端午节在集美举办,两岸56支龙舟队一比高下;百余位两岸中医药界名流在厦参加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论坛,研讨中医药标准化问题;台湾海峡海巡基地在厦门动工建设,明年2月建成后,将为厦门湾及台湾海峡中南部海域海上航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一项实现厦门台湾两地机场“无缝隙通关”的工程——厦门五通港区海空联运码头工程正在建设。一期投入2700万元开建码头趸船和候船楼部分工程,预计年底建成投用。它完善了厦门空港的中转功能,今后金门到厦门乃至内地通过海空联运,可以实现“一票到底”的全程连续运输。

  血缘同,语言同,习俗同,文化同。台湾同胞在厦门都有在台北的感觉。同样,厦门人在台北也有在厦门的感觉。

  《厦门晚报》特派记者叶胜伟5月19日从台湾发回的报道,标题是“厦门人在台北碰头”。他在消息中称“厦门台北两地交流热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洪碧玲率领的厦门市新闻采访团在台北采访时,厦门的12位书画家携65幅作品在台北参加“海峡两岸书画联谊展”;厦门市新闻出版局等组织的一个团,正在台北与台湾同行筹划今年9月在台北举办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事宜。

  “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厦门,做所说的,说所做的。

  3、[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肯定是没有吸引力的,缺乏吸引力的城市也是缺乏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是厦门增强区域引领力的核心,是拓展市场新空间的关键。]

  台湾海峡浩浩荡荡,波涛汹涌;

  海峡西岸蓬蓬勃勃,花艳春浓。

  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根本出发点在于“一个带动作用,两个历史性贡献”。“两个历史性贡献”,就是要求厦门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贡献。

  要贡献就要有实力,实力来自发展机遇、发展定位、发展基础、发展支撑、发展气势、发展方法、发展经验。

  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地区与地区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综合竞争力的角逐,而城市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则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它提示我们,城市建设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突出独有的特色。

  一句话,厦门必须确立在这种大城市群形成的格局中的地位,并认准在轴心城市主导下闽南金三角不可逆转的城市化走势,从而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到结合与支撑点。

  临港经济,水岸商区,营运中心,在市委的强力推动下应运而生。

  五缘湾——厦门新客厅,闽南新商埠。一块曾经陌生而今让人魂牵梦萦的投资热土,成为一种崭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现代城市的时尚元素,以其辐射和聚合能力成为城市经济圈的重要连接点,为厦门成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的研究表明,两岸经贸交流的内容不断扩展和提升,不仅以轻纺为代表的劳力密集型产业已大批转移到大陆,而且以石化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跟进投资,更重要的是,以电子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加速向大陆转移。

  从这个层面来观察,观音山和五缘湾建设开发具有太多的意义。“这是增强厦门经济特区优势,增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增进两岸经贸交流的平台。”副市长、思明区委书记裴金佳告诉记者,“今后会有许多台资企业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闽台经济合作及对外开放水平会实质性提高。”

  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进忠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台商在大陆投资形态正在改变,观音山CBD来得很及时。”他解释,台商以前在厦门主要投资制造业,近几年不少已经转向软件、高科技和第三产业的投资。“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给台商提供了新的更现代化的投资配套环境。”

  还有一个事实是,近年来随着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厦门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雏形基本建立,按照经济学界观点,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商务中心区有利于在这里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流信息流,有利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地方产业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对外辐射功能,从而增强城市竞争力。

  观音山CBD项目从决策论证到全面启动,不过几个月。思明区区长郑云峰说,这得益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得益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工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的需要。在他看来,“加快工业发展与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两者是一种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工业有利于做强做大经济总量,为商务中心区建设提供条件,反过来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又将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他的话可以看成是对“港口、产业、城市”平衡发展的城市生态链理论的具象注解。

  “厦门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全球资本的诱惑太大啦。”时隔1年零7个月,当金门县长李炷烽再一次造访厦门,他非常惊讶和羡慕厦门这一年多来取得的飞跃进步。他说,厦门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两岸关系平稳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于近在咫尺的金门影响更大,帮助也更大。

  厦门经济特区投资环境的稳定性被外商台商普遍看好。

  市外资局提供的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利用外资出现“超常规速度”和“迅猛发展”的局面,其中3月份全市合同利用外资达4.3亿美元,“刷新了厦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单月吸收外资的记录”。

  市外资局局长孙希有给了记者一个结论:“厦门对台引资的新优势正在日益凸显。”他的依据是:“厦门与台湾产业对接互补互动的领域不断扩展”,“今年前三个月全市新批台资企业50个,总投资在千万美元以上的就有7个,其中新设立项目5个,增资项目2个”。

  从工业集中区到商务营运中心,从旧城改造项目到集生态居住、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高新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区,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已经进入更高的平台运行。五缘湾、观音山、软件园等就像“虹吸”的凹地,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对于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对于国内外优秀人才吸纳,对于国外产业转移接收,对于金融、保险、技术、人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培育,对于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座总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相当于鼓浪屿面积的湖里高新技术园区紧邻着五缘湾投入建设,它将建成生态型高新技术园区和中高档商务办公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半导体照明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型工业企业的研发中心以及营运中心入驻。

  又一块抢占城市化更快发展平台的战略高地横空出世。

  湖里区委书记何清秋直言,湖里区希望借由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优化城市产业结构,让更多世界级、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和营运中心落户,形成创新型城区的重要支撑。他掩饰不住喜悦地说,27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和知名品牌企业已经抢先进驻,厦门的魅力难以阻挡。

  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厦门这列时代的快车已经运行在与国际接轨的快速道上!

  4、[“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客观上呼唤厦门在推动区域城市群整体发展和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区域经济为特色的格局正在形成。

  仔细分析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出的战略目标,它更多的也是从区域、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角色定位思考的。在全局中找定位谋发展,就是要主动融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格局之中,打造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构建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新的对外开放通道,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引领区域经济的关键是有大城市作为依托和龙头,起着经济增长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早已明确厦门为福建经济发展的龙头,但是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厦门对我省经济的牵引带动的力度不大,根本原因就是厦门经济规模偏小、体量偏弱。

  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一向得益于开放。何立峰在市委工作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厦门要舞动龙头,在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以工业强市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外,要以更积极更包容的心态协调区域发展。通过区域整合,城市联盟,梯度推进厦门湾经济圈,成就海峡西岸经济区,进而扩大成泛海峡西岸经济区,最终构建环海峡经济区。

  厦门与周边城市的互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频繁,厦门推进中心城市载体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副市长、闽西南五市协作区主任叶重耕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厦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与周边地区共同配合,进一步缩小“海西”的时空距离。

  目前,厦门港已开通至欧洲、美西、美东、波斯湾、非洲、南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的集装箱班轮航线50多条,中国沿海内支线、内贸线10余条,正在通过海沧、嵩屿港区的深水泊位和高崎国际机场第二跑道的建设,更快捷地通达海内外。在做好全球排名前20位的国际著名航运商在厦门港扎根落户的服务外,还将继续寻求与国际航商的多元合作。

  一个大型豪华邮轮码头——国际旅游客运中心正在日夜紧张建设之中。建成后,码头前沿可停靠14万吨的大型豪华邮轮,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0万人次,成为大陆首屈一指的旅游客运码头。

  就陆地而言,厦门港力图通过海铁联运延伸港口腹地至内陆,成为寻找货源的途径。通过几纵几横道路建设,畅通岛内网状交通;通过翔安隧道和公铁大桥建设,更迅速地拓展海湾;通过龙厦铁路和深厦铁路,更纵深地扩充腹地,尤其是赣龙铁路通车后,厦门的经济腹地从此扩大到京九线上。

  厦门地区航空货物进出口的运力及货物中转能力也在增加,随着菲律宾环球国际航空开辟的厦门经菲律宾至台北全货运航线每周6班进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全货机航班达到每周40班,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运营的全货机航空公司达到9家。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评价厦门新一轮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群竞争力,构成了连接两大三角洲纵深推进的发展格局。

  “城市群”概念,作为一种更广泛的合作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发展中经常被提到。不久前召开的厦泉漳城市联盟第三次市长联席会议不仅接纳龙岩加入,而且也首次提到这个概念。专家认为,“城市群”概念比城市联盟外延更大,包含的合作空间更广阔,合作层面更深入,也表达厦门有强烈的壮大中心城市、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意图。

  本届城市联盟执行主席、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认为,龙岩的加入可以从更大范围谋划城市联盟的发展。他设想四个城市形成“海峡西岸南翼城市群”,当前以福厦、厦深、龙厦三条铁路建设为契机,在铁路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同时联合编制厦门港及周边地区发展规划,甚至可以考虑建立“飞地工业中心”,让城市群共享招商成果,更好地与周边城市对接,尤其是与海峡东岸对接。

  这个城市联盟成立于2004年7月,成立后重点开展了城市规划、交通、环保、旅游、海洋等资源共享和合作工作,在机制创新、规划编制和项目带动等方面有实效进展。

  省委党校教授陈明森评价厦门在新一轮发展中“担当龙头作用”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也卓有成效。厦门以“交通统筹,金融同城,环保同治,旅游同线”为倡导,在区域内规划产业分工、转移与调整,建立合理分工和梯度互补的产业体系,对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积聚辐射能力不断加强,正在成为厦门湾经济圈的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基地、对台交流合作基地、区域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成为海峡西岸腾飞的强有力翅膀。

  一家企业名称注册为“供应链”的公司,刚刚出现在厦门海空港保税联动区,这在全省的港口城市物流园区目前还是惟一的。厦门物流产业已经悄悄地向供应链业态迈进。

  从货代到物流,从国际物流再到供应链管理企业,厦门物流业发展迅猛,物流业与国际现代化物流系统接轨,开始同步进入产业升级新阶段。

  潜龙在渊必将发于当发之时。走过25个春秋的厦门经济特区再次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 本报记者 江曙曜

  (刊头题字:陈秀卿)

  (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