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裸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11:17 京华时报

  新闻“裸考”成为今年高考新增名词

  据《中国青年报》6月2日报道,北京的谢女士近日从儿子那里知道了一个高考新名词———“裸考”。他儿子班上近50人,今年竟有20多人能够在高考中加20分。“我们这些被剩下的,只有‘裸考’了!”所谓的“裸考”者,就是什么加分都没有、仅凭考试成绩的人。

  教育部学生司一名负责人解释说,在高考中设立一些保送生的名额、设立一些加分的项目,其出发点是想在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和方式上作一些探索。但是,能够获得加分的考生人数大概有多少,在考生总数中占多大的比例这样的问题,有关部门感到很难回答。

  观点对加分乱象进行“保守疗法”

  “裸考”,这的确是个充满想像力的新词。加分政策由来已久,笔者15年前高考时就已经有所耳闻了,为何那时候没有发明这个词呢?并不是那时候的学生比现在的学生缺乏想像力,而是受到的刺激不够,以前加分者是百里有一,现在倒好,得不到加分的快成少数派了!

  坦率说,在高考加分问题上,我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就是既不赞成让加分政策马上完蛋,也不赞成由国家和社会花费巨大的代价勉力维护一个已经问题多多的政策的现状。为什么高考加分在笔者那个年代风平浪静,因为它那时还是有分寸的,而现在,高考加分的名目增加了,受益者多了,其实是一种贬值。

  我的理解是,当初的高考加分政策还是一种相对合理的探索的产物,其出发点是想在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和方式上作一些探索。因为人们都已认识到,“一榜定终身”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式,而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考量来判断、来衡量,同时淡化“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但很显然,这样的初衷现在已经被打破。

  我认为,维护现状是不可取的,好的办法是找回高考加分的稀缺性,就是要逐步取消“在小发明等竞赛活动中获奖”也能加分的规定,即进行一种“保守疗法”———逐步取消。这不是倒退。即使是倒退,也要比口口声声搞素质教育而行“分数教育”之实要好得多。

  摘编自《大河报》6月3日文/刘方志

  辨析新名词放大了老问题

  在一分就可能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录取中,能够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别人多出哪怕1分,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考生、众多家长和公众舆论对高考录取加分照顾政策十分关注。

  据教育部学生司介绍,按照国家规定,能够在高考成绩获得加分的学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自然属性的,如少数民族、归侨、革命烈士的子女,这一类学生大约占考生总数的7%;另一类则是后天表现特别优秀的,像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在各项“奥赛”、小发明等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除此之外,各省市及高校还有自己的加分“土政策”。

  加分的合理性何在?20分的加分又是依据什么计算出来的?如果加分政策照顾了不该照顾的考生,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考试的公正性、公平性又从何谈起?家长们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近年来,高考加分不仅门类繁多,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除了传统的三好学生、文体特长生、少数民族考生可以享受加分优惠外,在不少地方,见义勇为、城镇退役士兵、农村独生子女等名目也纳入了加分行列。有的仅因为是电影名人或体育明星,竟可一路绿灯、免试入学。这种不太严密的制度设计,让“假少数民族”、“假运动健将”、“假三好学生”有了滋生繁衍的空间和土壤。

  不可否认,高考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是出于软化过于僵硬的“唯分数论”弊端,以实现更大程度上的招生公平。这种好政策之所以腐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加分制度本身的缺陷,即对“程序公正”的忽视,其操作过程往往是封闭的、不公开和不受监督的。比如,按加分政策,考生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就可享受加分优惠,而这一证书的发放权又在地方体育局,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体育部门不在利益驱动下滥发证书?

  事实上,在“一榜定终身”的大气候下,即便有如何严密的审核程序,有如何细化的评选标准,只要有加分项目的存在,就会有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去找关系、托门路、制造假材料假证明,通过不法手段谋取能用以高考加分的证明。2004年6月,西安市就发生过大批学生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得二级运动员证书的事件;前不久,新华社也报道了近年来一些中介机构采取不正当手段,为国内学生办理华侨身份,致使“华侨考生”数量出现“不正常”增加的现象。

  由此可见,“裸考”虽是新名词,但放大的却是老问题。在当前国情下,不如让高考加分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6月3日文/高福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