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每人30万:“中国诺贝尔奖”花落四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3:38 新京报

  一度中断的陈嘉庚科学奖“再续香火”;光华工程科技奖同时颁奖

  

每人30万:“中国诺贝尔奖”花落四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昨日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国务委员陈至立(中)、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左)为他颁奖。

  本报讯 昨日两院院士大会上,晶体学家范海福院士、生物物理学家饶子和院士、空间物理学家涂传诒院士、密码学家王小云教授共同摘取2006年陈嘉庚科学奖的桂冠,各获奖金30万元人民币和一枚金质奖章,此外有20位科研工作者获颁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获得陈嘉庚科学奖的4位科学家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原创性科学贡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主要从事晶体学的研究,在晶体衍射分析中的相位不确定问题上作出了重要成果;饶子和主要从事和重要病毒、肿瘤有关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功能以及蛋白质工程与创新药物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涂传诒现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太阳物理特别是太阳风的研究;王小云为获奖者中惟一女性,主要研究领域为密码算法分析与设计,自1996年以来相继破解了一系列函数算法。

  陈嘉庚科学奖被学界誉为“中国诺贝尔奖”,1988年由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亲属提出设立,委托中科院负责该奖的组织和评审。因没有固定基金,陈嘉庚奖的评奖工作于2001年中断。

  20位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者皆为男性,其中,半导体光电子专家陈良惠、核科学技术专家乔登江、桥梁科技工程专家潘际炎等12人获“工程奖”;导弹设计专家樊会涛,系统工程管理专家、神六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等8人获“青年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由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院士和台湾实业家尹衍樑等捐资设立。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申剑丽

  院士建议

  17项重大节约工程提请实施

  张彦仲院士表示工程技术界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义不容辞

  本报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6日在院士大会上透露,由上百名院士、专家参加的课题组,从节约资源能源等方面经过反复论证,提请有关部门实施17项关键工程。

  这17项重大节约工程包括:农业节水与高效利用工程,水污染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工程,中低产田改造过程,废旧木材和废纸回收利用工程,中低品位矿和复杂共生矿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提高一次能源资源探明率和采收率工程,大型、高效发电和输配电工程,汽车环保节油与燃料替代工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工程等。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工程技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张彦仲说。

  获奖者素描

  三十万奖金或捐或分

  饶子和为做南开人先学天津话

  本报讯 2006年度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获得者饶子和昨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向记者表示,获奖奖金将大部分用于科研建设。

  饶子和表示,获得的30万奖金,其中10万将给予所有参与研究者,其余20万则完全捐给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科研建设用,“奖项不是我个人的,是研究所七八位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饶子和于5月26日走马上任南开大学校长。问及将在南开开展的新工作,他说目前还在全面熟悉和学习角色的转变,努力做好“政治人”和“管理人”,“学天津话,做南开人”。他表示,所有之前好的传统都要一一继承,在中科院和清华任教时好的经验也将带到南开进行传播。

  先生的衣服他自己洗

  范海福夫妻为搞科研分工做家务

  本报讯 昨日,陈嘉庚数理学奖获得者范海福从医院赶来会场领奖后又离开。同为中科院院士的妻子李方华接受采访时称,夫妻彼此间很独立,虽然生活上彼此照顾,但科研上互不打扰,“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在家使用两个座机号码”。

  范海福夫妇俩有一儿一女。问及如何处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李方华说,家务劳动分工明确,做饭轮流做,衣服自己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即使有了洗衣机,也不互相等。

  李方华说他们家的座机电话也分两个,“找我找先生的电话都不一样,想节约时间就装两部电话。虽然说照顾家是女人的职责,但我不会牺牲自己全部替丈夫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