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专家搬迁三峡(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1:15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河南专家搬迁三峡(组图)

张飞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河南专家搬迁三峡(组图)

宋仁义在搞测绘


河南专家搬迁三峡(组图)

复建中的秭归凤凰山古建筑群


河南专家搬迁三峡(组图)

郭绍卿爬到房顶进行监理工作


  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抢救库区文物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考古界的大会战中,实力雄厚的河南文物工作者当仁不让地出现在三峡两岸的山坡、沟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古建筑研究所、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郑州市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文博与考古系、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等单位的上百名文物工作者冒酷暑、顶严寒奋战数年,打出了河南文物工作者的声威。

  据不完全统计,10年里,河南文物工作者在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工作中,仅参与搬迁复建的古建筑就达90多处,约占整个三峡库区古建筑搬迁复建总数的90%。

  端午节那天,记者沿宜昌至重庆600多公里三峡工程淹没区采访文物抢救和保护工作,所到之处,看到最多的是河南文物工作者的身影,听到最多的是河南文物工作者的动人故事——

  古建筑群“落户”凤凰山

  “凤凰山评上‘国保’,应该给河南的文物专家记头功!”

  端午节那天,屈原故里宜昌秭归正在举行端午文化节,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这一天,屈原祠刚刚迁址的秭归凤凰山特别热闹。秭归青滩江渎庙、郑万琅老屋、屈原故里牌坊、郑绍年古建筑群、王氏祠堂等20多处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古建筑,刚刚迁移落户于凤凰山。

  凤凰山古建筑群于5月1日正式开放。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建筑群的主体工程已经恢复原貌。

  “凤凰山复建文物的数量、规模、集中程度均为三峡库区之首,被人们称为中国地面文物复建博物馆。凤凰山古建筑群已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秭归县文物局长梅云来兴奋地告诉记者,“请你转告河南的文物专家,我们谢谢他们对秭归文物所作出的贡献!凤凰山评上‘国保’,应该给河南的文物专家记头功!”

  梅云来说,1999年,河南的文物工作者来到秭归,帮助进行了文物大普查。河南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杜启明,副所长牛宁、张玉石,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经理高中明、副经理郭绍卿等文物专家先后来到秭归,对秭归进行了7年的文物搬迁保护工作。其中,凤凰山的21处古建筑群是河南专家帮助实施搬迁的。搬迁过程中,21处古建筑群,没有一个构件因搬迁而导致损坏,没有一件文物被盗。

  秭归文物搬迁复建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的高度评价,并一次性通过了国家文物专家组的验收。

  大昌古镇上的“河南老宋”

  宋仁义的同事张俊旗、曹国庆告诉记者,年近花甲的老宋干起活来,和年轻人一样拼命。

  乘坐“长江1号”,记者沿长江而上,在巫山换乘快艇,沿大宁河来到距离巫山60公里水路的大昌新镇。

  大昌古镇位于长江支流的大宁河小平原。古镇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城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为四合井院,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朴幽雅。这里的每栋房子都是双层屋檐封火墙设计。三峡成库后,古镇将被长江水全部淹没,必须搬迁复建,承担大昌古镇搬迁复建技

  术把关的,是河南古建筑研究所、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的宋仁义等几位专家。

  一下快艇,记者找到了河南文物专家宋仁义。宋仁义告诉记者,现在的大昌新镇,位于大宁河畔的西堡岭,原来的大昌古镇离这里有8公里。2002年开始,大昌古镇开始实施搬迁。新搬迁的地方占地5万平方米,搬迁的古建筑主要是三峡办和重庆市共同确定的35处古建筑。古建筑群的复建工作自今年2月份开工。

  宋仁义的同事张俊旗、曹国庆告诉记者,年近花甲的老宋干起活来,和年轻人一样拼命。有一次搬迁一棵古树,因古树的根系长在岩石里,老宋就小心地挖去一块块石头,将树根全部扒出。那天还下着小雨,老宋浑身都湿透了,但还是坚持将古树移栽完毕才休息。

  工作上,宋仁义要求很严格。他的一个同事告诉记者,有一次,老宋发现一个施工人员用铁锤敲打木材构件,他十分生气,就厉声质问其为什么不按照古建筑搬迁要求对木质构件实行软锤敲打,那个工人很生气,用铁锤狠砸木料,并导致整个木料坍塌。老宋于是将施工方的法人代表叫到工地,勒令其停工,并书面向重庆市文物办写出建议,取消这家施工单位的施工资格。最后,在老宋的一再坚持下,那家施工单位被驱出施工现场。

  宋仁义说,能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祖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做点事,感到很值得。

  文物监理“扬名”张飞庙

  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在张飞庙工程中使用的监理程序,可以作为全国文物搬迁的规则来推广。

  6月3日,记者继续西行,来到了位于长江岸边的重庆云阳县。隔河相望,对面的半山腰,一处古代建筑群的墙上,赫然写着“江上风清”四个大字,它就是在长江边矗立了1000多年的张飞庙。

  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的郭绍卿说,张飞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建筑精华于一身,庙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字画碑刻。国家决定投巨资整体搬迁张飞庙后,重庆文物局经过多次研究后决定,由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负责监理。郭绍卿说,张飞庙的搬迁工程浩大,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繁杂。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的精英几乎是倾巢出动,监理达12人之多。经过研究之后,决定严格遵循文物搬迁“搬旧如旧”的原则,在不改变“原规模、原材料、原结构”的基础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全部整体搬迁到新址,并且要求97.8%以上的木结构部件不能损坏。

  重庆文物局一位同志说,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展开工作后,张飞庙的搬迁复建工程进展很快,质量很高。

  郭绍卿说,张飞庙搬迁复建过程中,他写了11本监理日志,下发了100多份监理通知,召开了80多次监理例会和340次专题会议,出动监理12人,撰写监理报告4万多字。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评价说,张飞庙搬迁工程是我国古建筑搬迁的一个成功例子,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在张飞庙工程中使用的监理程序,可以作为全国文物搬迁的规则来推广。

  正因为河南文物工作者的出色工作,河南东方文物建筑监理公司作为5个先进单位之一受到了三峡。

  办的隆重表彰

  炼锌遗址发掘填补空白

  河南的文物专家在丰都考古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炼锌遗址——丰都庙背后炼锌遗址。

  6月4日下午,“鬼城”丰都突然下起小雨。而此时在长江岸边,来自河南的文物专家郭绍卿、杜文厚、李震等人,正冒雨对异地搬迁来的王家大院、周家大院、秦家大院、天佛寺庙等6处古建筑群展开复建工作。

  “下雨了也不歇歇?”记者上前打招呼。“现在正在浇筑混凝土,不能停啊!”回答的是杜文厚。杜文厚是河南方城人。

  听说有记者来访,丰都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国洪冒雨赶了过来。一见面,他就称赞河南的文物工作者。李国洪说,河南的文物专家在丰都考古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炼锌遗址——丰都庙背后炼锌遗址。这个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我国古代冶金史的空白。

  “丰都庙背后炼锌遗址的发掘和鉴定,多亏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刘海旺和他的老师、80多岁的李京华教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告诉记者,2000年,河南考古专家进入丰都。因国内冶金考古专家并不多,因此丰都庙背后炼锌遗址发掘之初,许多人并没有认定该遗址是冶炼遗址。刘海旺跟着所里已退休的老教授李京华学习过冶金考古,因此,他一眼就断定是冶金遗址,但究竟冶炼的是什么,刘海旺还鉴定不出。

  刘海旺回到郑州,恳请老师李京华出山。李京华已经80高龄,且身体不太好,但听了刘海旺的描述之后,顿时来了兴致:“莫非我寻找了一辈子的炼锌遗址真的出现了?”他要亲自为这个遗址进行鉴定。李京华考察后认为,该遗址的年代应为元明时期,并分析很可能是炼锌遗址。

  孙新民说,锌在冶炼过程中要先汽化再液化,冷却之后才能得到固体的锌,这在800多年前的宋代无疑是一大难题,所以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没有提到炼锌技术。而在丰都庙背后冶炼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捕捉”汽化锌的冶炼罐口有一个可以冷却汽化锌的小装置,古代丰都人正是通过这个装置得到了固体的锌。

  之后的两年时间内,刘海旺在丰都庙背后遗址附近继续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令人振奋的是,他又在该遗址附近发现了20多处炼锌遗址。

  2004年4月29日,丰都庙背后炼锌遗址被评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2003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

  □首席记者郭启朝文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