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陈宜瑜院士:不能苛求青年科学家迅速出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4:5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李健 原春琳 潘圆

  这几天,常常有来自大学的院士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反映情况:很多研究生刚刚入学,导师就忙着帮学生找选题,催他们写论文。否则,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里,就无法完成硬性论文指标,不能毕业。

  此外,陈宜瑜还听到来自研究单位的院士抱怨:学生毕业后,不少青年科技工作者当上了首席科学家,科研工作年年要考核,年年要淘汰。结果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只好将长远规划的大项目,不断切成一个一个小项目,保证每年都有项目完成,每年都有论文可交,以保住自己的位置。

  在陈宜瑜看来,“一定要看发表文章数量、一定要看排名先后”的科研评价体系,已经严重阻碍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过于苛刻的量化考核指标让他们无法正常进行科研。他说:“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浮躁,不光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是管理者的问题,是评价体制的问题,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和改革。”

  陈宜瑜喜欢跟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沟通。他发现,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在科研上有所发展,面临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与上一代人的关系。他说,老一辈和年轻一代应该是相互提携、帮助的关系。大家应该思考如何为科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是单纯考虑个人利益。现在论资排辈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到两代人的和谐相处。

  如何排除上述干扰,让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好地成长?陈宜瑜说,长期以来,国家自然基金委对待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宽松态度广受好评。这种宽容的态度在未来将会得以延续。

  他说,在青年科技工作者申请科研项目的问题上,对预期科研成果不能有过多要求,不能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不能苛求青年科技工作者必须短期内出成果。“认识一个自然规律,发现一个新的理论,要不断包容失败,包容探索,因为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结果。”

  据了解,国家自然基金委未来的改革设计是,科技工作者的项目资助申请书只需要写明以前做过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而不必要求写明将来直接的科研结果。

  此外,对于专业领域内大多数专家不赞同的项目,即“非共识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还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陈宜瑜解释说,比如,一个科研项目,5名专家,可能只有两人赞同,3人反对,越是这样的项目我们越要资助,因为争议越大,出成果的可能也就越大。“我们鼓励和保护的,是一种科学创新的思想和精神,不要因为专家的看法而扼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才华”。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机制和体制。执掌国家自然基金委的陈宜瑜,首先强调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基金委经费从成立之初的一年8000万元,迅速增长到目前的一年34亿元,累计达到180亿元,让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中受益。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基金委提供18万元至20万元的项目经费,让他们在科研领域很快起步,这种资助并不硬性要求他们在几年之内必须出成果;对于其中更加杰出、有科研潜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基金委还另设专门基金,资助每人每年100万元,支持力度今后还将逐步增加;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群体,基金委以6年为周期,支持团队发展,给予每个团队每年资助120万元;基金委还积极争取经费,引进海外青年科技工作者……

  陈宜瑜说,培养体系之外,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基础研究非常必要。必须经过严格的、基本的科研训练,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习惯。

  申请资助时激烈的竞争过程,也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必须经历的。陈宜瑜认为,竞争可以使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更加珍惜获得的机会,不断突破自我。

  不久前,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了对科研工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结果,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因为弄虚作假、谎报自己的学位、学历受到严厉处罚。陈宜瑜有些惋惜地说:“如果申报项目就开始作假,将来怎么搞科学研究?青年科技工作者必须讲诚信,这是一个基本认识,所有青年人都必须注意。”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破解庞加莱猜想数学家曾四五年未发表论文

  中科院两名院士辞选中科院学部常委

  中科院院长:部分院士活动过多过滥影响声誉

  院士建议中科院带头砍掉一半会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