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北京地球村兰州“讲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8:29 兰州晨报

  铅笔是二次利用做成的

  本报讯(记者党小军)一张张污迹斑斑的废纸竟然可以被制成结实的铅笔杆,而一套套废弃的墨盒竟然也可以被制成一把把精美的尺子。6月7日,在仁恒国际举行的垃圾分类处理“论剑”中,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李军玲女士向大家展示了垃圾处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另据推算,兰州实施垃圾分类在理论上能够产生5.81亿元的效益。

  7日下午,仁恒国际帝景会所内会聚了包括甘肃绿驼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地理环境学院、万科物业等单位的30多名环保人士和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少先大队的学生代表以及省内多家媒体。下午3时,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专门负责绿色社区项目的李军玲女士作了题为“如何科学创造绿色社区”的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创建绿色社区、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响。演讲当中李女士向现场与会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区垃圾分类的问题,当回答者答对时,李女士立刻从身边拿出彩色铅笔、尺子以及镜框等小礼物送给对方。经她介绍,这些东西都是用分类处理后的垃圾制作的,彩色铅笔的笔杆由费纸卷成,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的木材,而且也非常适合切削。一把把精美的直尺是用废弃的墨盒制作的,质地坚硬,刻度也非常明晰。而精美的镜框竟然是用废弃的塑料制成,这些本来会被送去填埋的东西经过分类后二次利用,充分展示了垃圾分类处理“化腐朽为神奇”的妙处,整个讲座气氛轻松活泼,李女士精彩的讲座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李女士介绍,其实在普通的生活垃圾当中只有17%没有办法进行分类,需要进行填埋处理,其他的83%都是可以再次利用的,这也意味着兰州每年产生的300万吨生活垃圾当中,只有51万吨应该被直接送进垃圾场填埋,有249万吨被白白“殉葬”了。这249万吨生活垃圾到底可以产生多少效益,李女士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每年我国“城市垃圾”的总年产量就将近1.5亿吨,每年因城市垃圾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90亿元人民币,而资源损失,即每年的垃圾中可利用而未被利用的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两者合计约350亿元。以此而论,兰州每年产生的249万吨可回收垃圾理论上可产生5.81亿元的价值。

  -相关链接:本报记者对话“北京地球村”

  “论剑”结束后,本报就兰州如何有效进行垃圾分类对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的李军玲女士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2008奥运会开幕之前,北京将力行垃圾分类,那么北京到底制定了怎样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李军玲(以下简称李):在国际上,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需要对环卫工作作出一定的承诺,北京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垃圾分类实现50%,垃圾的循环利用达到35%。经过政府、民间以及奥运会组委会的促动,这一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因为现在垃圾分类已经在北京深入人心。

  记:那么在北京刚开始搞垃圾分类的时候,最大的难关是什么?克服它对兰州有什么借鉴价值?

  李:还是市民的意识,在刚提出垃圾分类时,这种观念是比较新的,所以很多人还不了解。但经过政府、新闻媒体以及社区的宣传,现在大家都已经接受了这个观念,因此在兰州要实施垃圾分类还是必须从宣传做起,让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

  记:兰州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缺乏经济基础支撑,实现垃圾分类有没有可行性?

  李: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经济条件与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在北京地区,昌平仅仅是一个小县,经济条件也不好,但他们的垃圾分类却做得比市区还要好,甚至局部能达到100%,这可以说明环境保护还是与当地人的意识有关。

  记:您认为在兰州实施垃圾分类最好的切入点在哪里?

  李:在沿海发达城市,市民平常倾倒生活垃圾量与收费是挂钩的,而且产生的垃圾量也有所限制。以上海为例,每天产生的垃圾不能超过多少,街道下指标给社区,社区又将指标下达到每个居民家中,在这项工作中社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方面需要给居民做宣传疏导工作,一方面也需要对居民的垃圾产生量进行监督。而且一般发达城市推广垃圾处理的经验都是由市区的高尚社区进行试点,因此就兰州而言,仁恒国际正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本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