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读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上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9:17 河北日报

  [编者按]

  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于2003年底正式启动。作为跨越明清两代、具有600多年历史、国内外久负盛名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山海关古城的保护开发项目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白克明明确指出: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形象工程、执政为民的形象工程、改革开放的形象工程。

  两年多过去了,作为"河北文化一号工程",其进展如何?古城历史文脉是否得到了完整延续?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是否顺利?百姓生活是否得到了相应改善?保护与开发给古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从今天起,本报将分三部分对这些问题予以解读,敬请关注。

  站在燕山第一峰的角山上俯瞰:东西南北4条大街划定了城内的4大区块,在周长4公里城墙的紧紧包围下,一个巨大的“田”字呈现眼前———这就是山海关古城的基本格局。加上现存的东罗城、已经消失的西罗城和南北翼城,沿长城向北到角山,向南到老龙头,再连接东关外的威远城,山海关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整个轮廓清晰可见。

  2003年底展开的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为这座600多年的古城注入了空前的活力:中心节点的钟鼓楼率先崛起,5道牌坊沿东大街依次竖立,迎恩、望洋、服远3座城楼相继矗立于西、南城墙和罗城东墙中央,与悬挂“天下第一关”巨匾的镇东楼居高呼应……山海关古城初显当年“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赫赫威仪。

  不发展没有出路,而文化是发展的根儿。山海关的文化与历史显示在城楼、城墙

  之上,也深藏在老商铺、四合院乃至每块砖瓦当中。要发展好,前提是保护好。在这一命题面前,山海关人选择的是:大手笔科学规划,“手术刀”精雕细刻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山海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可谓俯拾皆是:现存53处文化遗存中,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7处、近代优秀建筑有3处,有价值的民居四合院有112处。其中较著名的有山海关关城、山海关东罗城、天下第一关、靖边楼、迎恩楼、望洋楼、威远楼、钟鼓楼、第一关瓮城、铭文印模砖、先师庙、清真寺、东三条四合院、田中玉公馆、季大夫楼、南大街绸布庄、山海镇总兵府、山海卫治署、兵部分司署等。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形象地比喻:“山海关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长城博物馆。”

  但是,由于历史的欠账,古城巨大的名气与其现实的残破和古城百姓生活的尴尬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2003年初,省委书记白克明来到山海关,看到当时的情景感慨万千:“山海关古城若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既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党和国家的期望,也对不起子孙。”“要改善关城百姓的生活,必须着眼于古城的开发;而开发好古城,重要的前提便是保护好古城,完整地保护好延续了600年的古城历史文化信息,让每一座城楼、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四合院乃至每一块砖瓦都能够清晰地向人们诉说古老的往事。”秦皇岛市和山海关区党政领导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2003年底,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全面展开之前,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等分别编制的《山海关关城文物古迹保护规划》、《山海关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和《山海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摆上案头。

  "三个规划为我们整个保护开发工程划好了红线,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宪法'!"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指挥部负责人刘德友这样说。在指挥部的一份文物古迹保护详细规划当中,笔者看到,不仅国家、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明确而详尽的规划资料,就连散落于城中的112处四合院民居也都一一作了保护规划图,列入"保护民居信息图表"当中,并详细标明了位置、朝向、面积、建筑年代等信息。依据规划,他们把城内现存建筑物按价值高低分为修缮、改善、保留、整饬、更新、拆除5种。对于复建的钟鼓楼、5道牌坊、3座城楼等建筑,也依据原物初建时的形制、风格、材料、工艺等给予最近乎原貌的恢复,做到"修旧如旧"。在毁坏以前,称作"迎恩门"的古城西门是清代建筑。在对迎恩门遗址进行充分发掘、寻找佐证的基础上,古城开发指挥部规划部主任杨晓军与省文物专家一道,于2004年8月,顶着酷暑,行程万余里,先后赴北京、西安、嘉峪关、阳关、下花园、鸡鸣驿、张家口、宣化等地考察古城楼。30多天里,他们白天搞外业,量尺寸,画形制,晚上碰头讨论,整理笔记,回来后又全面梳理材料,写成详尽的考察报告。最终国家文物局批准:按明代规制复建迎恩门。

  在迎恩门的复建过程中,他们遵照国内古建专家的意见,废掉了原先十字榫对接立柱的方案,不辞辛苦广搜信息,最后从马来西亚采购到4根整根无接圆木,使材质最大程度地接近明代城楼建筑的原真状态,确保了工程的内在一致性。在近代重要历史建筑"田中玉公馆"院内,笔者看到大量堆放整齐的青板条石。随行人员介绍说,这些都是文保部工作人员在拆迁过程中一块一块挑出来的。凡是有价值的建筑材料,哪怕是一砖一瓦,都要在文物的复建或修缮中利用起来。钟鼓楼的基础部分,就大量采用了回购的台阶条石、础石等古建材料。

  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同时也是一次关城文物古迹的全面发掘、普查和清理的过程。在第一关瓮城、东罗城服远门、三清观、总兵府等遗迹、遗址的修复、清理和发掘过程中,一批诸如石碑、石像、铁炮、古井等文物、古迹先后出土面世,使得古城山海关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加丰富、完整。

  保护也好,开发也罢,最终要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落实在执政为民的行动中。要顺利推进古城保护开发工程,改善关城百姓的生活状况是一道必须解答的命题

  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从规划动议至今,改善百姓生活环境始终是一项重要主题。低矮的民房参差错杂,基础设施落后,电线、水泥杆蛛网般割碎了天空,夏季污水当道,蚊虫孳生,冬天火炕上楼、街面溜冰……人在其中如困愁城---这是古城的尴尬,也是多年来秦皇岛市的隐痛。

  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古城保护开发给予高度关注。市委书记宋长瑞指出:"从根本上改善古城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让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是古城保护开发的核心价值。"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20多亿元的总体概算中,这一核心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文物修缮保护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5亿元,其余都要用于改善古城百姓的生活环境。

  山海关古城西关1950亩的土地上,36幢10万平方米的西河家园小区拆迁安置楼拔地而起。这里东接关城西路,南邻西罗城,西临石河,北靠北环路,树木环绕,小区内花草繁茂,清水荡漾,空气清新宜人。从去年底工程交工到现在,已经有1060户古城居民先后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平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新居为搬迁户统一安装了塑钢窗、防盗门,铺设了地砖,还实现了集中供热、天然气入户。山海关区拆迁办主任郑喜博介绍说:按照过去人均20到3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算,通过这次拆迁,东罗城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约50%。张兴本老汉半年前搬进西河家园以来,每天早起都要围着小区转一圈,走走平整的水泥路,摸摸红红绿绿的花木,呼吸呼吸清新的空气,再从远处端详自己崭新的家园,他说:住了75年低矮潮湿的破房,没想到晚年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很知足了。

  在省、市党委、政府的直接关注和支持下,一项项关乎老百姓生活的"民心工程"逐步由蓝图变成了现实。

  2005年9月1日,投资750万元、建筑面积2470平方米的兴华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200多名幼儿成了这座花园般甲级幼儿园的第一批小主人。第三中学新校园交付使用。西起石河大桥,东至关城东路,全长3077米的关城南路改建完成,曾经坑洼不平的关城主动脉如今车畅其流,人遂其心。占地60亩、投资4000万元的行政中心大楼主体和外装修都已完工,不久,山海关区几乎所有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就要迁出古城,来这里集中办公。

  去年暑期前完工的莲花湖公园广场工程为百姓们开辟出一片宽敞、雅致的休闲场地。百余亩的广场内,碧水潺潺,清风扑面。广场中心12根巨型图腾柱上,精美的浮雕向人们讲述甲申石河大战等与古城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片片绿地间如随意散落的块块白石上,刻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等尚清崇廉的古代名词佳句。一早一晚,人们徜徉其中,流连顾盼,以往局促、尴尬的生活变得释然、悠然起来。

  本报记者 吴永哲 通讯员 张宝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