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加强生态保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9:43 中国环境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吴晓青

  一、生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

  2、生态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1%,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如果国家生态安全遭到破坏,整个国家和民族将失去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3、生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小康社会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最关键。保障生态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1、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全国有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2、生态赤字扩大,削弱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流失总量高达50多亿吨。50年来,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造成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约100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有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

  3、物种资源破坏,制约人类社会长远发展。我国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达4000~5000种,占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世界性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89种,占世界总数的1/4。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的野生生物物种正以每天一个种的速度走向濒危甚至灭绝,农作物栽培品种数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还有大量生物物种通过各种途径流失海外。已有近500种外来物种入侵我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元左右。

  4、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我国发生大范围较严重的旱灾多年平均为每两年一次。1998年,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亿元。2006年4月16~18日的沙尘暴,影响范围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受害人口达两亿多。三、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更有人为因素,主要是长期沿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一些地方的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薄弱,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护,也是造成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国家生态安全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1、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要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分区定位、分区开发、分区管理,有目的地约束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改善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完善生态保护

政策法规,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要坚持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方式,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各种利益补偿政策,积极探索建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机制,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投入渠道。要制定综合性的生态保护法,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3、建立生态监测评价体系,提高环境监管水平。一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的监测、预警系统,为国家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二要制定国家生态安全的评价标准,定期发布国家生态安全状况,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三是各地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地的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

  4、强化资源开发环境监管,防止人为生态破坏。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依法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规划和项目的环境管理,切实加强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要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重点控制农牧交错区的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要加大生态保护的执法力度,对一些涉及面广的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环保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行动,联合查处。

  5、提高全民生态安全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要提高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在全社会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和宣传。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本文系在“中国生态安全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摘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