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戈多是谁?戈多怎么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14:26 海峡网-厦门晚报

  高考专题

  一位自称“与戈多有缘”的语文教师写高考作文,请读者打分

  本报讯(记者 吴慧泉)等待戈多,戈多今天来了。昨日,本报邀请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谈论今年我省高考作文,引起读者的兴趣。

  戈多是一个戏剧人物,《等待戈多(节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之一,作者萨缪尔·贝克特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荒诞派戏剧作家,剧中写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他们不清楚。他们莫名其妙地等了一天,最后被告知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可是第二天戈多依然没有来,他们只好继续等待下去。该戏剧表现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昨晚近10点,思明区松柏中学语文教师连子波与本报记者联系,称自己“与戈多有缘”,正准备写一篇《戈多今天等来了》的文章,希望与晚报读者分享。连老师是2004年从集美区乐安中学考入松柏中学的,现在任教高二。他说,当时参加应聘笔试的时候,有一道简答题是:“在《等待戈多》这部戏剧中,你认为最后有没有可能等到戈多?”

  连老师回忆,当时自己主要是通过运用法国哲学家加缪“荒诞哲学”与萨特“存在主义”的观点做对比答题的,其结论是“等到了”。他说,可能是这道题答得不错,他的笔试成绩最终在全区排名第一。他介绍,加缪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曾有一段传奇的友谊,后来又“分崩离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本质是人道主义,比如他认为,“当你介入生活时,手有没有脏并不要紧。”但加缪的意见则恰恰相反:“当你介入生活时,手脏了就不行。”在加缪看来,“在工业化的流程中,人不过扮演着流水线上的一个点、一个部件、一个螺丝钉这样的角色。人被物化了,成了没有血没有肉,只剩下灵魂的怪物。正是这种处境,让人觉得这一切太荒诞了。”而这个观点与贝克特“人类在莫名其妙的憧憬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连老师认为高考作文出这样的题目是一个信号,最重要的是要“唤起语文教学对各类哲学思想的关注和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很有好处;和去年我省高考作文题出几个图形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写作的情况相比,“戈多今天来了”的命题同样很新奇。

  “越新奇就越容易引起关注,关注意味着思考。这或许是命题者希望通过考试引导大众对于经典文本的重视,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人文素质的另一目的。”连老师猜测。

  11点10分,连老师的文章写出来发至记者邮箱。连老师说,请读者鉴赏并打打分。

  链接: 戈多今天等来了(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