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一五”全面小康的大动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8:21 扬子晚报 | |||||||||
“同样的事在昆山能顺利解决,在我们这里为什么就这么难?昆山能做到的,我们也应该能做到。”这是今年以来一些县市领导常说的一句话。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习昆山经验”给各地带来的精神面貌的变化。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学习昆山经验,推广昆山经验,是我省“十一五”开局的重大举措。
年初,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两个率先”活动的通知》,并在南京隆重举行学习昆山经验报告会。近半年来,“学习昆山经验”成为各地各部门一场生动而精彩的实践。回眸这一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半年的学习实践,江苏人学出了新的发展动力,学出了新的精神状态,学出了新的发展思路。这是步入“十一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一次全民大动员,是一次在新起点上实现江苏又快又好发展的思想大解放。 指标体系:是标杆更是杠杆 昆山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咬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放松,充分发挥科学指标体系的引领、导向和激励作用。省委省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的战略部署和江苏的发展实际,按照党中央对江苏加快科学发展的总定位,通过广泛调研,在全国率先制订的省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大类18项25个综合指标体系,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未来发展的理性设计。昆山则为实现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展示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态。全省学昆山,各地既以昆山为标杆,寻找本地实现全面小康的差距;更以昆山为杠杆,为推进各地全面小康进程提供强大动力。 已步入实现全面小康冲刺阶段的苏南地区,各市县咬定指标体系,把全面小康目标具体化、项目化,一项一项地对照,一项一项地落实,一项一项地考核,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抓什么,按照既定的时序,扎扎实实推进,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降。 宜兴明确提出“瞄准昆山,急起直追,拼搏奋进,全力确保今年实现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用4到5年时间,实现昆山现有水平的全面小康。” 通州制定了镇、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对全市小康建设进程进行监测。今年一季度,通州11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不仅继续领先苏中,而且有多项指标总量或增幅超过苏南部分县市。 今年四月底,本报开辟“县市学昆山”专栏,反映全省县市学昆山的图景及展现出的新面貌。记者采访中,每个县市的领导对本地几项指标已经达标,几项指标达到时序进度,还有几项未达标,几项未达到时序进度的要求,都能一口报出。对薄弱环节,采取哪些措施补上来,也都有明确的思路。这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真正成为了各地科学发展的总抓手。 (下转A4版) (上接A1版) 不含水分:老百姓得实惠的小康才能得认可 5月17日,由省委省政府和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昆山经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和专家在研讨中普遍认为,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绩是过硬的,昆山走在了江苏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昆山的小康是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实实在在的全面小康。昆山这一全面小康的样板之所以有号召力,最重要的根源正在于此。 全省学昆山,进一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老百姓得实惠的小康才能得认可。各地把工夫竞相花在让老百姓得实惠上。 海门通过广泛开展“当能人、争致富”主题教育活动和“小康村”、“小康户”竞赛活动等,全面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他们充分发挥现有的螺丝村、红木村、草莓村、书画村等50多个民营经济专业特色村在带动农民致富上的示范效应,通过政策扶持、能人帮扶、部门帮办等办法,积极引导更多的群众兴办实业。 推进全面小康,难度最大的还是完成富民指标,尤其是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各地以富民优先为第一导向,对富民等核心指标,采取更实在的措施,确保抓出成效。 作为“建筑之乡”和“花木之乡”,江都市决定壮大建筑业,突出培育花木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每年确保新增劳动力转移1万人以上,形成10万建筑大军、5万钣金技工、5万服务能手在外赚钱的生动景象。 “建设全面小康,既要加快进程,更要注重质量;既要奋勇争先,更要实事求是。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掺水作假。”这是各地学昆山得到的一个重要启示。 苏南一些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指标的县市,努力在提高小康质量上下功夫。他们提出新的目标:考核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不仅要以户籍人口计算,还要以常住人口计算;不仅看平均数,还要看大多数;不仅要看统计数据,还要看老百姓的感受程度。 抓住精髓:学真经关键在把握核心精神 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总是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昆山之所以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靠的就是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新昆山精神”,其实质就是艰苦创业的志气、勇于创新的勇气、争先创优的锐气。昆山的小康进程,给江苏的“三创”精神作了一个生动的注脚。要把昆山经验真正学到手,最重要的是领会好昆山精神实质。 今年2月和4月,省委先后在昆山召开了苏南、苏中部分县(市)委书记座谈会,进一步交流学习昆山经验情况。我们看到,站在新起点上奋战“十一五”,从科学规划到项目推进,从政策的出台到制度的完善,昆山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利用倒逼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立足富民优先,营造和谐氛围”等理念,都被有机融入为一个个活力迸发的元素,注入于各地全面小康建设的实践中。 抓住精髓学昆山,各地首先查找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 学习昆山经验,对照昆山找差距,苏北的干部群众更增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和昆山相比,差距不仅在发展的程度上,在统计指标的数据上,更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学习昆山经验,就是要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学习昆山人的精神,特别是要学习昆山各级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志气、勇于创新的勇气、争先创优的锐气,不断强化为民的理念、亲民的作风和富民的本领,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奔小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滨海县委书记王斌坦诚地说,尽管目前滨海的发展水平与省市委要求差距较大,与群众的愿望还有距离,但我们将通过学习昆山精神、昆山经验,拓展放大滨海优势,加快发展速度。只要我们按照省委的要求,拿出昆山人那样的干劲,年复一年,届复一届,持之以恒地拼搏下去,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能够在滨海如期实现! 抓住精髓学昆山,各地查找工作落实上的差距,真正把抓落实作为推动工作的中心环节,确保全面小康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学昆山之优,创丹阳之新”,位于苏南的丹阳市在发展中突出“加速”、“提升”、“创新”、“服务”等关键词,明确提出“坚持能快则快、快中求好,确保发展速度超全省平均水平和苏南平均水平”,并落实一系列发展举措。 抓住精髓学昆山,各地查找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上的差距,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着力营造良好的氛围,真正让“三创”精神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赴昆山、华西学习考察后,扬州市委决定:设立“工作创新奖”,褒奖那些敢冒风险、敢攀高峰、甘于奉献的典型,营造创业创新的氛围,善待创新中的失误,宽容创新中的失败。 在学习昆山经验的洪流中,弘扬“三创”精神成为各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核心主题。 扬长补短:因地制宜而不生搬硬套 学昆山,不是完全照搬昆山的做法,而是学习他们小康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理念和奋斗精神。昆山有很多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的做法,但是昆山经验重要的一条就是走切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学昆山,重在讲好“地方话”,即用昆山经验活化区域发展路径。这一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而不断深化。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学昆山的过程中,各地根据自己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发展路径。但不同的路径中,又包含着共同的理念,这就是: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抓住机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有自身特点的全面小康之路。 在把昆山经验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中,各地产生了许多创新思路与举措。 扬中市民营经济的基础较好,但开放型经济是短腿。在与“昆山之路”的反复比较和对“昆山经验”的细致解读后,扬中将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外来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支撑率先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扬中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及其配套实施办法等实在的举措,推动了扬中民间沉淀资金向投资资本的转变。仅今年一季度,该市就新增私营企业140多家、个体工商户182家,累计新增注册资本1.82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 靖江提出“坚持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坚持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并重、坚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并重、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重”,走和谐发展之路。“这样一来,我们靖江就可以在学习借鉴苏南模式的过程中,既扬其之长,又避其不足,从而实现以发展方式更优、发展质态更好、发展速度更快为主要标志的‘后来居上’目标,走出一条符合靖江实际的赶超路子。”靖江市委书记刘建国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昆山经验是昆山人在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它来自于实践,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学习昆山,重在实践。我们相信,昆山经验,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丰富,并不断激励和引导7400万江苏人民在“两个率先”的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本报记者 钱丽萍 李 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