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放心购买理财品专家支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8:43 南京晨报

  近日晨报有关市民被银行理财产品“忽悠”的连续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读者不断打进晨报热线倾诉自己的遭遇。百姓如何放心购买理财产品?昨日,晨报新闻会客厅邀请中信银行南京分行湖南路支行行长助理包华俊、光大银行南京分行理财中心经理王乾、江苏省银行同业公会维权部主任吴元富、江苏金鼎英杰律师事务所吴宇律师等专家就这个话题进行了探讨。

  市民买理财产品被忽悠读者陶先生说:“两年前我买的两个理财产品现在都被套了,当时是朋友向我推销的,说收益有5.26%,第一年拿到了,第二年收益就变成了零。而条款上写的内容都非常专业,看不懂。”

  孙女士说:“我2004年买了2万多美元6年期的美元产品,当时美元利率比较低,理财产品比较划算。现在美元利率上涨,人民币又在升值,这些钱套牢在银行里,如果要提前终止合约,只能取回原来本金的85%。”

  为何百姓在买理财产品时容易被“忽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王乾:为何会出现陶先生所说的这样,一开始认为有很高的收益,接下来却没有收益,市民有上当的感觉呢?首先是银行人员在销售产品时没有对风险解释清楚;另外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论证不够详细,对可能出现的汇率、利率变化考虑和预估不周全,导致一些理财产品当初设定的一些区间过于狭窄,突破了区间收益就会变零。

  吴宇: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保监会就提出保险合同要通俗化,银行也可借鉴,在产品说明上用朴素的话来讲,风险提示说得通俗一点,放在显眼的位置,这并不是不能做到。

  为何百姓不能提前终止

  吴女士说:“协议中说银行有权提前终止协议,而客户却无权,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前终止的权利?”

  王乾:银行提出如客户要提前终止合约,必须缴纳一定的费用,这笔费用并不是老百姓所理解的“手续费”。从专业角度来说,其实是“贴现费”。假设有100块钱,今年你要取出来你只能拿到90块,明年取出来能拿到95块,后年运作到期时能拿出100块,这是贴现费。银行拿这块资金进行整块的运作,如果提早撤出一部分是不行的,整个计划就运作不起来了。而且有的是和国外对手银行有合作,并不是国内银行说把钱拿出来就可以拿出来的。

  百姓的钱怎么花要告知

  吴宇:现在银行与个人签的协议是典型的格式化合同,法律上对此规定有些调整,双方条件应是对等的。对消费者的义务不能高于银行的义务,如果双方争执不下,可到法院协调来减轻消费者的义务。现在银行在操作上有意回避消费者的知情权,百姓的钱拿去怎么操作了两眼一抹黑,银行应有披露的义务,最起码告诉百姓,他们的钱拿去干什么了,现在收益情况怎么样啊,这些内容要及时公布。

  王乾:银行在资金募集完毕后,按照银监会的规定专款专用,不允许和其他私有资产混在一起。资金会先汇入总行,由总行集中起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运作。比如一些远期的套汇保值业务,利率交换业务,与国外的股指、利率、汇率挂钩等,因此银行募集到的资金很有可能购买了国外的基金并锁定在那里。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个别人员挪用资金的嫌疑是完全可以排除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资金运作途径就更明显了,是投资于短期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协议存款以及债券回购等金融产品。

  固定、浮动收益哪个好

  有网友问,现在有的产品收益是固定的,有的是浮动收益,如何看待这两种产品?适合什么样的人?

  包华俊:固定收益产品不一定没有风险,一个理财产品名义上利率是4%或5%,但一段时间后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升值的因素,那实际上利率也没多少。因此对市民来说,短期产品宜选浮动收益的,长期产品不宜选浮动收益的。因为长期产品一旦发现收益低,钱取不出来市民就处于被动了。

  买产品一定要先问清楚

  晨星:现在几乎90%以上的市民在买理财产品后,发现自己对条款的专业术语一点也不懂,银行服务能否更贴心些。

  包华俊: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一方面银行有义务将产品说明。另外,消费者买产品时有没有详细探讨这个产品到底有哪些风险,银行人士说明风险是一种义务,消费者有不懂的就要提出来。如果银行人士讲了半天你都搞不明白产品是怎么回事,那索性不要购买,买一些自己能明白,风险能承受的产品。

  王乾:从这么多市民反映来看,国内理财产品市场环境其实并不成熟,时下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都是按照国际产品的惯例设计的,而国内百姓对这些专业理财产品的理解程度还达不到。所以这也给设计产品的人士提了个醒,在设计产品时要符合实际,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市民要维权找同业公会

  网友:如果遇到问题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吴元富:从维权的角度来说,银行和客户都必须具有一种风险意识。其实不光是理财产品,就连一般的存款都是有风险的,以后银行业竞争激烈,可能出现银行破产的情况。理财产品肯定有风险,不理解盲目投资肯定不行。市民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可向银行同业公会投诉,投诉电话83193667。

  作者:沈轶轶高婷王琴/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