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沙坑里挖出三百年前古船残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8:48 沈阳晚报

  

沙坑里挖出三百年前古船残骸
沙坑里挖出三百年前古船残骸
沙坑里挖出三百年前古船残骸
明清时期至上世纪初,浑河曾是沈阳通往渤海湾的重要漕运水路。6月8日上午,从苏家屯区传来消息:王纲乡张当堡村附近的浑河故道沙坑中,出土了古船构件及部分文物,记者当即赶往现场采访。

  挖沙挖出四件文物

  当天上午,苏家屯区铁路职工张树林给记者打来电话,称王纲乡张当堡村出现了古船。记者立即与张树林、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佡峻岩、苏家屯区文化馆馆长单大同一道,赶往张当堡村。

  王纲乡张当堡村距离苏家屯区西南10公里,村北1.5公里处便是浑河。当天11时30分,在张当堡村西头63岁的万德文老汉家,记者见到了4件出土文物:一个铁锅、两个瓷碗、一个瓷杯。万老汉介绍说,这些物件都是他儿子万永斌在浑河故道沙坑中挖沙时捡到的

  铁锅为敞口、尖唇。大瓷碗为青白釉,敞口、圆唇、弧壁、圈足,外壁饰青花花卉纹。小瓷碗亦为青白釉,敞口、圆唇、圈足、弧壁、鸡心底,外壁饰青花花卉,内底凸起。瓷杯为白釉,直口、圆唇、直壁、圈足,外饰印花青花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考古专家佡峻岩当场鉴定,铁锅、两个瓷碗均为清代早期文物。沙坑裸露古船构件

  在万德文的带领下,大家驱车沿浑河大堤向张当堡村东北行驶约1公里后,来到一个硕大的沙坑前。他家保存的4件文物,就是从这里捡到的;古船的残骸,就散落在此地。

  在4米多深的大沙坑坑底西侧,整齐地堆放着6块明显被河水浸蚀过的木板、木方。一块一头宽、一头窄,呈现一定弧度的木方,近1米长、10厘米宽、10厘米厚,较宽的部位穿着两个锈蚀的长铁钉。一块最大的斜坡形木板,长1.2米、宽24厘米、厚6.5厘米,周身存留着10个方形长铁钉。这些木板、木方,显然是古船上的构件。万大爷介绍说,这是当地村民从沙子中挖出来后,准备拿回家烧火用的。

  在沙坑底部东北角,一个古船木构件赫然在目。该木构件大头端面明显裸露着木质年轮,显然是采用整株树木加工而成。据当地村民介绍,沙坑底部西侧堆放的木板、木方,都是从这个古船木构件附近找到的。可见,此处便是古船沉没地点。经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该木构件应为古船船舵部位的构件。营口商船折锚沉沙

  据万大爷介绍,他是当地的“坐地户”,小时候,他爷爷便是浑河上的“梢公”,他家还有一条10多米长的木船。万大爷21岁时,爷爷去世了,他家就再没人摆船了。万大爷回忆说,他小时候,现在大沙坑这个位置是浑河河道,河面浩大、水深流急,岸边全是芦苇,每年都飞来黑压压的成群大雁,景色十分优美。万大爷介绍说,当地人把这段浑河叫做“龙摆尾”,是说浑河河道在不断滚动。听他爷爷说,从1952年开始,这里的浑河便开始不断改道,直到如今。5年前,这里曾挖出一条完整的古船。

  一名骑摩托前来的村民介绍说,听他家老人讲,当年的浑河直通辽河,最后直达营口渤海湾入海口。这条古船是从营口驶来的商船,在此地靠岸抛锚后,由于河水猛涨,导致古船覆没。不久前,有人还在此地捡到了古船的铁锚链。浑河漕运古来繁忙

  有关专家介绍说,从明清时期开始,沈阳的浑河就逐渐成为日益繁忙的漕运通道,沈阳与外界沟通的惟一通商口岸,为繁荣当时沈阳经济贸易的一道“黄金水线”。

  清代,浑河沿岸分布着不少港口码头,成为一个个繁忙的贸易集散地。如现今的地名“上木场”,当年就是趸集木材,等待用船只运出的船码头。当时,沈阳商人将人参、鹿茸、乌拉草、木材等土特产,用船只沿浑河运往营口交易,再由商贾们从渤海湾入海,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贸易;返回时,沈阳商人再将各地的产品运回沈阳。此外,当时的浑河上没有桥梁,过河全靠船只摆渡,于是形成了沈阳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清代诗人戴梓曾做诗吟诵“浑河晚渡”:“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戍楼。”

  考古专家佡峻岩认为,从出土的古船木构件与4件文物综合分析,该古船应为清代早期的船只,距今至少有300年历史。出土的铁锅、瓷碗,均为这条古船上的生活用具。当时,由于路途遥远、水路迢迢、船速缓慢,商贾、船员们必须长期生活在船只上,以致生活器具一应俱全。该古船木构件出土,进一步印证了浑河漕运繁忙的历史,为研究清代沈阳水系分布、漕运状况、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均提供了翔实准确的珍贵实物。本报高级记者邱宏通讯员方丽摄影孙盼盼

  (感谢张树林提供线索,请到本报领取线索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