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昔日雁南飞今朝竞北归 老工业基地振兴吸引大批技工回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9:11 黑龙江日报

  李戈民 本报记者 王玮

  十几年一直“东南飞”的技工群体“回流”,并未使企业“沾沾自喜”。相反,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煞费苦心,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不止一家老国企体会了“雁南飞”的苦痛。在经历一番生死挣扎后,现在,他们又
重新品尝了“雁北归”的喜悦。

  从“南飞”到“北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才“回流”,更折射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的发展和希望。

  “技能人才大本营”唱起“空城计”

  作为“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重工业基地,包括我省在内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大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摇篮,并因此获得了“技能人才大本营”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省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相当数量的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产生了大量下岗技术工人。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无奈纷纷离职、离厂,到南方打工,形成了“雁南飞”的现象。

  忆起当年的情景,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周艳春至今仍颇为感慨。在企业工作了30多年,她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规模的“雁南飞”。周艳春说,她所在的企业最多时离厂员工达千人。

  齐齐哈尔二机床、中国一重集团及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轴承厂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当年都出现了大量人才外流的现象。“技能人才大本营”也唱起“空城计”。

  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表明,当年到底有多少技术工人选择了“东南飞”。但近两年,立志振兴的国有企业,明显感受到了技工短缺的苦痛。齐齐哈尔一重集团引进大批数控机床后,急需80名数控机床操作员。有些自称是企业技术骨干的应聘者居然连图纸都看不懂,最终没有一名合格者,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

  由于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我省一些企业不能实现满负荷生产,出现了产品有订单、生产缺技工的尴尬局面,一些项目只能拿到外省去生产。“技工荒”遏制了企业发展的脚步。

  经济回暖技能人才“回流”

  “1995年,工厂不景气时,每月200元工资都开不出来。无奈,我离开了企业,到一家合资企业打工。后来厂子的情况好转了,厂长刘建荣3次找到我,说工厂的发展需要我,请我回来。我被厂长的执着精神感动了,放弃了那里的舒适生活。现在企业好了,我在这里更有干头了!我的年薪达到12万元,走到哪儿都能拿得出手。”

  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重加三厂厂长蔡运国讲起曾经离厂又回厂的经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我省工业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他们开始向昔日那些无奈“离家”的技能人才发出召唤。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通过努力,招聘回厂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余人。

  齐重数控厂长亲自挂帅,感召当年流失的专业人才。目前,企业已将当年流失的近千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的600多人招回。

  在哈尔滨汽轮机厂,当年“南飞”到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许多人放弃了在外面的工作,重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齐重数控人力资源部部长周艳春说,作为装备制造企业,技能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好的技术工人,再好的科研成果也难以转化应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技能人才将是各个企业争夺的焦点。

  “鸿雁”展翅正当时

  在对多家企业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十几年一直“东南飞”的技工群体“回流”,并未使企业“沾沾自喜”。相反,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煞费苦心,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在齐齐哈尔一重集团,技能人才与科技人才“平起平坐”。他们实施了“双百工程”。每年评定百名科技拔尖人才和百名技能拔尖人才,技能拔尖人才与科技拔尖人才实行同等津贴,并在购买住房时享受同等优厚待遇,一等技能拔尖人才可获得最高6万元的住房补贴。

  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党委陈书记说,企业把这些技能人才当做“香饽饽”,给待遇,给荣誉,放手使用。目前,他们聘用的工人中已有60多人成为车间的技术骨干,他们的成长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动力。

  在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企业一线生产工人赴欧洲发达国家旅游已不是梦想。不久前,齐一机床厂20名劳模赴欧洲6国旅游度假,企业领导亲自为他们送行。企业“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核心人才”的治企理念由此可见一斑。

  从欧洲旅游归来的技术人员刘洪江这样对记者表达他的感受:“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也能出国。我感激工厂给我的一切,也更加坚定了扎根工厂、奉献企业的决心。”

  经济回暖,企业有了吸引技术人才的“本钱”。据透露,我省一些企业给技能人才开出的薪水已经和南方企业相差无几。正因如此,有消息表明,技工“回流”的现象将会继续上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