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天津取消"改制学校"引震动 家长专家看法不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12:03 汉网

  据新华社电 就在家长们“各显神通”,绞尽脑汁试图把自己的孩子“塞”进最好的学校时,天津市政府的一纸通知引起舆论哗然:所有改制小学和不符合独立事业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财务管理、独立教育教学规范要求的改制初中、高中全部停止招生。据悉,其他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类似的政策。

  备受诟病的“校中校”将消失,有人击掌欢呼,有人怀疑担忧。

  ■停止改制校招生 有人欢喜有人忧

  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办学。后来这些“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学校统称为“改制学校”,俗称为“校中校”。由于这些改制学校多是依托重点校、名校办起来的,因而最受家长“追捧”。

  天津出台新规定后,今年小学招生延迟到7月。记者在几所最红火的改制小学看到,校内外比较冷清。一位老师说,往年这时正是招生时,由于择校报名时需要考试,孩子来考试时家长跟在后面,热闹极了。今年规定一律在片内公办小学就近入学,这种热闹景象已不会再有了。

  对于停止改制学校招生的措施,一些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一致叫好;而众多的学生家长则心态复杂,表现迥异。

  新规定要求改制学校逐步退回公办,使户口就在改制学校片内的家长最为高兴。而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方,不少学生家长却反应强烈。取消“校中校”,无疑会掐断不少孩子上好学校的机会。

  ■“校中校”变味 一张“条子”值上万

  在办学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一些基础好、教育资源丰富的公办重点初中、小学,纷纷借改制之名实行“一校两制”:本部接收就近入学的学生,分校则借“民办”这块牌子收取高额择校费。“名校办民校”现象在全国已是普遍存在。

  “对待改制学校的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分析。”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康万栋教授说:“这些年改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利用社会资金促进了教育发展,弥补了政府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缺陷,对教育的发展是有一定贡献的。”

  康万栋认为,包括天津在内的全国一些省市此次对“校中校”说“不”,缘于人们对“校中校”“变味”的强烈不满。义务教育非均衡化导致的教育不公现象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品质和声誉。

  一些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容许改制学校收费,不少公办学校不断扩大其“校中校”的办学规模,把优质教育资源向“校中校”倾斜,其本部班级规模不断缩小。在天津,有的区改制初中占了七成,有的甚至达到九成。

  在天津市,一张相关领导和教育部门开出的上名校“条子”,在市面上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一位家长痛心地说,“校中校”已经成了腐败的温床、权力寻租的滋生地、身份的代名词。一位母亲愤愤地说:“上小学竟要初试、复试,其实全是幌子,实际上就是让没有门路家庭的孩子上不了好学校!”

  ■教育资源不均衡亟待解决

  “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和免费性,改制校回归公办是政府责任的归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说,“而以前在义务教育问题上,我们有意或无意淡化、弱化了政府的责任”。

  王敏勤说:“如果不能尽快解决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问题,就会出现以一种不公平取代另一种不公平现象。老百姓仍会不满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片内没有好学校的家长偷偷地将户口迁到名校较多的和平区、南开区和河西区,有的还在这几个区买了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