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戈多被老师们毙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13:59 海峡网-厦门晚报

  高考专题

  高三教师只用练习对学生狂轰滥炸,哪有什么“创新思维”?

  福建高考作文题一公开,不少人面面相觑:戈多是谁,谁是戈多?一些考生出了考场便愁眉苦脸地说:三个题目,只看懂一个。草船借箭不满十万——什么意思?有的干脆不
知草船借箭的出处,弄不明白究竟谁向谁借箭。至于戈多,几天来一直有亲戚朋友的孩子(包括一些重点中学的考生)向我打听他是谁。我很纳闷:这分明是高中第五册教材的内容呀?有些学生说在高三语文课本上有出现,但老师没讲就直接跳过去了,所以自己也没在意。有些学生好奇地翻了一遍,但没看懂。

  对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是这样看的:前年一些考生面对当时的作文题可能会“卡壳”……今年的考生应该不会遭遇这个难题,因为“草船借箭”的故事耳熟能详,谁都认识诸葛亮。如果你对诸葛亮这个古典人物形象还不够熟悉,你可以选择课本里的现代人物形象戈多来评述。

  教授大概想都没想到,这些年,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意删减课文已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尤其到了高三,有些老师干脆所有现代文都不上,只保留文言文部分。专门腾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一拨拨的轰炸。练习雪片似的飞,整天字词句段分析解剖。纵向的一轮,横向的再一轮,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讲练,学生都成了解题的机器了。再精彩的文本,再经典的佳作,被如此五马分尸般的切割之后,再让学生囫囵吞枣的塞进肚里,不反胃就已是奇迹了。一旦进入总复习阶段,什么品味揣摩欣赏创造性思维统统不见了。不少学生对语文老师说:你平时上课我们可喜欢了,为什么一上复习课就这样无聊呢?

  此次的高考作文的指向很明确:回归文本,重视阅读指导。

  经典名著要读,而且不能死读。如“戈多来了”,阅读时要了解作家思想倾向,不仅要知道戈多,了解等待戈多的意义,课文里的“戈多不来了”意味着什么?而这篇作文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戈多来了,又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之后还要生成自己的感悟。

  厦门禾山中学 教师 陈爱萍(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