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南入围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14:36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隆回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它从造纸到最终年画成品都在一个地方生产,这在全国制作中极为鲜见。在工艺上,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在年画制作中为滩头所独有。滩头年画分为神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

  靖州苗族歌鼟

  靖州苗族歌鼟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族习俗可分为:茶歌调、酒歌调、饭歌调、山歌调、担水歌调和三音歌调等。其内容涉及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等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

  土家族打溜子

  土家族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土家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是土家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它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土家人的婚嫁、寿诞离、年节喜庆、传统舍巴日都少不了打溜子。它是音乐学中音色旋律学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原生态物象标本。

  澧水船工号子

  “澧水船工号子”是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为主题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大多是因时因地因人激兴而起,脱口而出,比较通俗。其唱法:一般是拉纤时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气势磅礴,浑厚有力,也有专门唱给船老板和旁观者听的。

  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野、风趣、诙谐、奔放,构成了桑植民歌主要的艺术风格。它有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涵盖了传统民歌的所有曲种。

  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产生在苗族祭礼活动中。湘西苗族鼓舞的种类多达几十种,常见的有:花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男子单子鼓舞、团圆鼓舞。这些鼓舞动作的特点是:打鼓起舞,节奏明快,动作舒展大方,双手交替击鼓,两脚轮换跳跃,全身不停扭摆。

  土家族摆手舞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及古老风俗的舞蹈。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它集歌、舞、乐、剧于一体的庞大载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捕鱼、刀耕火种、古代战事、神话传说及饮食起居日常生活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土家族毛古斯舞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是最具古老的舞蹈,中外专家称“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它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

  侗族傩戏“咚咚推”

  “咚咚推”因演出时在“咚咚”(鼓声)、“推”(一种中间有凸出的小锣声)的锣鼓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由此而得名。它有简单情节的舞蹈,一部分是具有戏剧雏形的傩戏,所有演唱全部用侗语,演唱时所有角色全戴面具。

  衡阳湘剧

  衡阳湘剧是湖南省地方大戏剧种,由引进的昆腔和弋阳腔,融合了本地民间音乐,吸取了群众语言和生活习惯,发展成有昆腔、高腔、弹腔以杂曲小调的多声腔剧种。衡阳湘剧传统剧目繁多,包括连台本戏6个,整文本戏113个,散折戏465个。

  辰河目连戏

  目连戏是南戏弋阳腔的主要剧目。随着弋阳腔的广泛传播,在中国南方的地方戏曲中形成了庞大的目连戏家族,辰河目连戏成为其中的一员,也是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员。辰河目连戏的主要剧目是《目连传》,表现的是目连地狱救母故事。

  沅陵辰州傩

  辰州傩分为“上河教”和“河南教”两大教派。行傩时分为三个部分:傩祭(即做法事)、演傩戏(又称傩堂戏)、演傩技。傩戏按其内容形式有傩堂正戏、小戏、大本戏之分,正戏是法师请神演变而成,表演剧情简单;小戏已具小型戏曲特征;大戏的戏曲化程度较高。

  湘西泸溪辰河高腔

  泸溪高腔属曲牌体音乐,源于明初的弋阳腔。泸溪高腔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当地民间小调,放排行船号子、佛、道、傩的祭祀音乐,并经过围鼓坐唱人声帮腔的初始期、矮台木偶戏演唱的发展期和高台演唱成熟期,形成沅水流域独特的地方剧种。

  常德高腔

  常德高腔属常德汉剧(1986年更名为“武陵戏”)高、昆、弹三大声腔之一。它是在本地原始祭祀歌舞等乡土音乐基础上,不断吸收明代弋阳腔、青阳腔等早期戏曲声腔而逐渐发展成熟的。

  澧州荆河戏

  荆河戏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荆河戏以她特有的唱、做、念、打,再现了历史的兴衰起落,趣事轶闻,用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荆河戏形式,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辰溪辰河高腔

  辰河高腔,是包括高腔、弹腔和很少部分昆腔在内的以高腔为主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辰河高腔源于戏曲四大声弋阳腔。辰河高腔有曲牌500余支,适合表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邵阳布袋戏

  邵阳布袋戏系口传心授。其表演方式和表演技巧为: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它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

  岳阳巴陵戏

  巴陵戏用中州韵、湖广音结合湘北方言演唱,声腔以弹腔为主,兼唱昆腔和杂腔小调。以一套较为完整的传统表演程式作为表现生活的特殊手段,注重“内八功”、“外八功”的锻炼修养,形成了粗犷朴实,细腻生动的表演风格。

  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穿插,既演唱抒情小段,又演唱有人物、有情节的大段子。它的唱词典雅、曲调优美、曲目丰富、结构完整、腔系多样,旋律朗朗上口,是群众性编创、演唱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曲艺音乐形式。

  隆回花瑶挑花

  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瑶族女子独特的手工艺术,集中体现在她们的日常服饰——筒裙上。挑花工艺独具一格,不用描图和模具,全凭挑花女心灵手巧,循土布的经纬徒手挑制。它的图案取材广泛,大体可分为动物、植物、历史、生活习俗四大类。

  土家族织锦工艺

  湘西土家族织锦工艺民间俗称“打花”,主要有土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其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分为“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土家花带是土家织锦中普及面最广的一个小品种,它采用“通经通纬”古老“经花”的手法。

  凤凰苗族银饰

  凤凰苗族银饰手工技艺,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用于苗族妇女的审美装饰。它可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手饰等几个部分。

  宝庆竹刻

  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品。即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压平整,贴于木胎和竹胎之上,再经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在其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其色泽有如象牙,格调高雅。

  湘绣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以其浓郁的湘楚地方文化特色和高超的刺绣艺术而闻名天下。它的主要品种有:花鸟、山水、风景、人物、肖像、走兽、条屏、册页、被面、绣衣、围巾、手帕、披巾以及双面绣、双面异绣、双面全屏绣、挂屏等。

  浏阳花炮

  浏阳花炮作为传统工艺,全靠手工操作,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浏阳花炮与中国古老民俗结下不解之缘,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一脉。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清光绪年间,浏阳花炮已销望国内的香港、澳门以及南洋诸国,成为全国名牌。

  女书习俗

  女书习俗是现在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妇女专用文字。女书文字呈长菱形,笔画纤细均匀,似蚊似蚁,民间叫它作长脚蚁字或蚂蚁字,因其专为妇女所用,学术界便将其称为“女书”。女书记录的语言是女书流行地与众不同的永明土话,它和妇女特有的婚嫁、岁时节日、庙会等民俗活动紧紧融合。

  汨罗江畔端午节

  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止,其习俗除了盛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外,雕龙头、偷神木等都有神秘的的仪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文化历史悠久,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等。祭典分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长年累月不断;官方的公祭、告祭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已成为一个涵盖宗教、文学、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

  湘昆

  湖南昆剧,简称湘昆,流行于郴州、永州部分市县。因桂阳曾是其活动中心,故又称桂阳昆曲。20世纪50年代,始称湘昆,湘昆盛于清末,衰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得到抢救,《三闯负荆》受到戏剧大师梅兰芳的赞扬。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