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庆平:时代楷模 情系百姓 赤诚为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15:2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童建民)我是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庆平所在的通信站是我们静安区的驻军单位。这么多年来,王庆平热心为民、关爱百姓的感人事迹不仅一直感动着我,也感动了所有上海人民。

  去年2月23日是元宵节,静安区三义坊居委会的老年活动室里,挂上了红灯笼,社区的孤寡老人们像往年一样,高高兴兴地围在一起包汤圆,等待着通信站的官兵,和他们一起
闹元宵。这是几天前王庆平和老人们约好的。约定的时间到了,庆平他们没有来;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见到他们的身影。居委会的一个同志说:“他们可能不会来了吧。”话音未落,老人们说:不会的,他们一定会来的,庆平这孩子最守信了。可是,1个小时过去了,庆平他们还是没来。这时,电话铃响了,通信站的干部告诉他们,昨天,庆平为救战士牺牲了。老人们一下子惊呆了!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可这是无情的事实。老人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个个泪流满面,颤巍巍地摘下了红灯笼,找来了黑纱白花,原本欢庆的现场变成了哀思的灵堂!老人们你一句我一句,含着泪讲着庆平为他们做的一件件、一桩桩好事。汤老太太泣不成声地说:“我这辈子,不缺钱花,不愁吃穿,缺的就是儿女亲情,是庆平这帮孩子,给了我儿女般的孝心。不是说好人一生平安吗?庆平这孩子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庆平为我们社区做的好事太多太多了,特别是对三义坊的孤寡老人更是倾注了爱心。1997年庆平调到通信站工作后,组织官兵和6名孤寡老人结成了帮困对子。节假日他经常带着战士给孤老洗衣服、晒被褥、搞卫生,陪老人拉家常;每年大年初一都把老人接到连队,和战士们一起包饺子,给他们表演节目。年近九旬的周密老太太,是上海市第一代劳模,陈毅元帅曾两次给她颁发奖章。老太太一辈子没有结婚,孤身一人,生活起居比较困难。庆平带领战士经常去帮助照料,每次都忙里忙外,嘘寒问暖。老人耳背,他就贴着耳边跟她说上一会儿话;老人浓重的乡音,别人听不大懂,庆平却听得明明白白。周密老太太常对街坊邻居说,庆平这孩子就是我的亲孙子。2001年4月,周密老太太决定,去世后无偿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老人拿出捐献证书对庆平说,“孩子,我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可每次看到你们,我总想着再为国家做点什么。”

  

王庆平:时代楷模情系百姓

  “ 庆平为民服务队”的战士们看望社区老人。(陈鸿亮摄影)

  三义坊社区的老年人多,不少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寡老人。其实,何止是三义坊社区,我们静安区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上了年纪的人,就怕孤独寂寞、没有依靠。有一位沈老太太瘫痪在床10多年了,老人一直有个心愿,想出去看看上海的新面貌、新变化。庆平知道后,利用周末和几名战士一道把老人从四楼背下来,用轮椅推着她看了静安寺广场、游了南京路。老人长时间没出门,见什么都新鲜,见什么都要问。庆平边推着轮椅边仔细地给老人介绍上海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整整一下午,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回到家里,拉着庆平的手说:今天真是太开心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才好。

  有一次,几个老人在一起聊天,有的说,人老了就怕突然有个什么事,一下子找不到人帮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庆平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每一位孤寡老人,这以后,庆平的电话就成了服务孤寡老人的“热线电话”。90多岁的吴老太太经常生病,几次都是打了庆平的电话后得到了及时救治;张老太太身体不大好,一到晚上就担心有事,自从有了庆平的电话号码,她说现在我可以安安稳稳睡觉了。汤中贤老人说:“庆平每次临走时都要对我说‘汤老师,有事打电话’,听了这话,我心里热呼呼的,感觉有了依靠,只要把庆平的电话打通了,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我每次路过通信站门口,都要朝里面望一望,这里面有我的亲人。看到穿绿军装的青年人,我就想起庆平这帮孩子。”

  家住愚园路的陈华老人,至今保存着一把藤椅,这把藤椅承载了庆平和他的战友对老人的一片真情。1996年4月的一天,陈华老人下楼时不小心摔倒,右腿肿得无法动弹。老伴想送她去医院,想背她又背不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好碰上带队在小区搞卫生的庆平。庆平当即找来一把藤椅,绑上两根棍子,和战士们一起把老人抬到了附近的医院治疗。这以后,这把藤椅成了送老人去医院的“轿子”,庆平他们一抬就是5个多月。庆平牺牲后,陈华老人悲痛不已,把藤椅搬出来,仔仔细细地擦了一遍又一遍,并做了一朵白花别在上面。老人含着泪说:“看到这把椅子我就想起庆平,可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从通信站到庆平家住的地方,途中有一个书报亭,60多岁的刘阿姨在那里卖书卖报。去年2月28日早上,许多人来买《解放日报》。刘阿姨就随口问正在买报纸的女青年:“有啥新闻?”女青年告诉她:“警备区出了个英雄,救战友牺牲了。”刘阿姨拿起报纸,一眼就看到了王庆平的照片,不禁愣住了:这不是经常帮我的那个小伙子吗?原来,庆平经常路过刘阿姨的报亭,每当看到刘阿姨忙不过来,他总是顺手帮着整整报刊,天气凉了,他还嘱咐刘阿姨多穿些衣服,冬天,他看到刘阿姨手上冻得开裂,特意买来防冻膏送给她,还将自家的热水袋拿来给刘阿姨暖手。庆平帮刘阿姨做的好事多了,刘阿姨想知道他的名字,可庆平一直没说。现在,刘阿姨知道庆平的名字了,可他却永远地走了。刘阿姨含着眼泪收起仅剩的3份报纸,珍藏了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

  我们静安寺街道的两个特困学生,一位姓叶的小朋友,身体不好,经常需要住院治疗,父亲又下岗,母亲做临时工,生活困难;还有一位姓时的小朋友,父母离异,跟着患病的母亲生活,连缴学费都有困难。庆平知道后,对干部们说,这些孩子最需要帮助,我们尽点力,就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在他的倡议下,通信站的官兵纷纷为这两位小朋友捐款,“六一”儿童节,还把他们接到通信站,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演节目,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难忘的节日。就在牺牲前,庆平还给他们送去了新学期的学习用品和书籍。在两个孩子的心目中,庆平叔叔就是雷锋叔叔。

  在与庆平的接触中,我深深感到,他心中有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有一份把驻地当故乡来建设的责任。他说,我们驻守在上海,不仅要学习上海、保卫上海,还要融入上海、奉献上海。上海“申博”成功后,开展了争做“可爱的上海人”活动。庆平组织官兵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活动,到社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向5所中小学派出了校外辅导员。他还在通信站组建起了上海市第一支女兵志愿者服务队。周末,人们总能看到女兵们出现在静安寺地铁站,宣讲文明乘车行为规范,搀扶老弱病残上下车,有的还用英语为外国游人指路。这支女兵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上海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庆平牺牲后,我们驻地群众以各种方式怀念他、学习他。街道、社区都开辟了学习宣扬王庆平专栏,街头巷尾到处都传颂着他的故事,安放庆平骨灰的福寿园,还为他塑造了铜像。许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都行动起来,学习王庆平、为民献爱心。以王庆平名字命名的“为民服务队”已走出静安区,走上南京路,走进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人们说,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品牌代言,今天我想说,王庆平为民爱民的热度,无疑又为上海城市精神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牌。这个品牌,必将感召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