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昨天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不久,我国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龙江省独有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伊玛堪”入选。而为了抢救、保留和传承已成绝唱的“伊玛堪”,一位学者默默工作了整整37年———民间文化“沉默的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1:36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史延志

  日前,“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首批12册正式出版,这其中有一本是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族文学研究室主任黄任远主笔的《赫哲绝唱——中国伊玛堪》。37年来,黄任远以舍我其谁的精神,年复一年、始终不渝地去抢救先辈创造的缤纷迷人的文化遗存,使已经成为绝唱的赫哲族“伊玛堪”得以留存世间。

  伊玛堪:濒危的民族史诗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4640人,主要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不但创造了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伊玛堪。

  关于赫哲族的历史,史籍记载甚少。而伊玛堪反映了古代原始部落的征战史和迁徙史,是一部赫哲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口头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由于赫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口头文学的流传就靠口耳相传,伊玛堪就是靠一代又一代歌手口传心记,代代相传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生活方式进入了赫哲渔村,原始纯朴的渔猎文化受到冲击。许多赫哲族年轻人为了生存、发展和竞争的需要,都纷纷放弃本民族语言,使用处于强势的主流语言,并走出本民族聚居地,融入到多元一体的社会中。据调查,现在能听会说赫哲话的人已不足百人,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民族语言正处于一种自然消亡状态,这就使得民族风俗、文学作品失去了传承的载体。

  随着会讲赫哲语的人越来越少,会唱伊玛堪的人也越来越少。据上世纪50年代调查,当时会唱伊玛堪的歌手有10多位。到80年代只剩下5位。2003年5月,最后一位歌手尤金根病逝,伊玛堪成了名副其实的绝唱。如今,只有几位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人因为从小听过伊玛堪歌手演唱,至今还有记忆,能够追忆起来唱个片断。作为一个民族的活态史诗,如果不加以抢救和保护,伊玛堪必将很快在人世间消失,这将是该民族乃至人类的一大遗憾。

  异乡知青痴迷赫哲文化

  黄任远与伊玛堪结缘于37年前。

  1969年,黄任远从杭州市下乡来到《乌苏里船歌》的故乡———三江流域赫哲人聚居的同江县。从吴连贵、葛德胜、尤金良等赫哲老人那里,他聆听了赫哲族嫁令阔(民歌)、特伦固(传说)、说胡力(故事)、伊玛堪(英雄史诗)等,深深地被这些丰富多彩的赫哲族民间文学遗产迷住了。但是,当看到会说唱伊玛堪和讲传说故事的赫哲老人越来越少,而且年迈体弱多病,黄任远心中非常着急,他暗下决心:要把抢救赫哲族文化遗产作为自己一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黄任远的本职工作是同江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平时的工作也很多很忙,他便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赫哲人聚居的村屯,向赫哲人学说赫哲话,动手记录赫哲语单词;学习喝白酒、吃“杀生鱼”;学习赫哲族礼仪风俗、习惯信仰;记录赫哲老人讲述的神话传说、民歌和伊玛堪……天长日久,他和当地赫哲人打成了一片,和几位伊玛堪歌手成了忘年交。每次下乡,他都会住在这些赫哲老人家里,彻夜不眠,听老人们说唱伊玛堪,并做记录;而这些老人每次到县城,也都会到他家里看他,坐在炕上给他唱伊玛堪。黄任远还买了一个小录音机,对这些老人的说唱进行录音整理。

  那时,黄任远的家只有一个屋,两个孩子放学还得写作业,他自己就到厨房里整理伊玛堪。到了周末,爱人就把孩子们领出去,让他可以专心在家里整理。日积月累,他搜集记录了赫哲族民间文学和民俗风情资料近200万字。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批南方来的知青开始陆续返乡。作为一名来自人间天堂杭州的知青,黄任远也曾动摇过。在杭州的父亲、兄弟姐妹都张罗着要把他办回杭州,一家团聚。但是,看到当时在同江县热衷于搜集整理赫哲族文化的人只有他一个,而他一走,濒危的赫哲族伊玛堪能否传承下去将是一个未知数,黄任远做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他毅然放弃了返回故乡杭州的机会,留在了同江,而且一待就是20多年。

  抢救伊玛堪,默默工作37年

  1980年夏,黄任远利用下乡工作的机会,到八岔乡看望从北京参加少数民族歌手大会归来的71岁的伊玛堪歌手吴连贵。吴老对他说:“小黄,你快给中国民协领导写封信,叫他们抓紧时间抢救赫哲族伊玛堪,现在活着的上岁数的人不多了,会唱伊玛堪的就更少了。这些日子我的身体感觉不好,心里着急呀!”

  听了老人的殷殷嘱咐,黄任远立刻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写了一封信。同年9月,中国民协让黑龙江民协成立了赫哲族伊玛堪抢救小组。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黄任远作为小组成员之一,采录整理了葛德胜说唱的《香叟莫日根》、吴连贵说唱的《木都力莫日根》、尤金良说唱的《坎特莫日根》等七部长篇伊玛堪和五部伊玛堪片断,以默默的工作为赫哲族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吴连贵老人在临终时再三叮嘱自己的女儿:“日后见到小黄,替我谢谢他,请他一定要把我讲唱的那些故事、伊玛堪留给后代……”

  赫哲老人的重托是整个赫哲族人的期待。1987年,黄任远调入省社科院,专门从事民间文学的保护与研究,继续为抢救赫哲族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竭力呐喊。他陆续出版了《赫哲族文学》、《赫哲族风俗志》、《黑龙江文学通史·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等专著5部、合著20余部、论文百余篇,共计400多万字,其中一些著作填补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下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随着《乌苏里船歌》的优美旋律,赫哲人的生活被唱遍了全世界。而让赫哲族的伊玛堪也可以永远流传下去,是60岁的黄任远最大的心愿。

  黄任远(右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资料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