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都案例经验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7:1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以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为组长的课题组,昨日向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提交了学术报告《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以成都为案例》。报告深刻透析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遇到的种种问题,探讨了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挑战与反思,并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市场和政府两种关系的协调是决定城市化
效率的关键,“通过对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道路的分析,可以得到关于协调这两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经验启示,这些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借鉴意义。”

  本报今日摘登《城乡一体的中国城市化道路——以成都为案例》的部分内容。

  清晰战略构想:“三三六四战略”

  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和大农村结构,是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意义,其发展模式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也是中国其他地方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范例。因此其做法对其他地区的城市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联系和整体分析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城市化的各项具体做法可以发现,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战略构想,即“三三六四战略”。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位一体和五项统筹;主攻三大事业:提升城市竞争力、集中城市化、建设新农村;通过六个“以为”: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身份转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四最目标:人居环境最优、创业环境最佳、城乡最和谐、综合竞争力最强。

  科学发展观是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国际经验启示:有特色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破解城乡分治,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成都市着眼于城乡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制定并通过了城乡统筹的整体发展规划。通过城乡统筹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体现公平,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的功能的产业重点进行了定位,凸显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为了缓解城市过度集中的矛盾,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需要发掘城市核心竞争力,形成多极发展的局面。在挖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成都市通过对城市现有资源进行整理,通过体制和技术不断创新,形成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吸取其他城市发展的经验,打破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不以牺牲当前环境为代价,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国内经验启示:推进城乡一体化12条措施

  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市大城市大农村的发展割据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与中国东部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发展模式相比,成都市在制度和资源上面临更多的约束,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对中国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根据一体化发展思路,成都市区分了中心城区、有条件的县域和区域中心以及农村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不同发展措施:

  提升和优化城市中心区域的产业。成都市十分注重以加快城乡产业发展来推动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在中心城区通过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中心城区的整体功能,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郊区发展。

  以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加大城镇的带动力。成都市通过提高14个县城的承载能力,加快产业、要素和人口的聚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05年先期启动了13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加快构建联结全市农村的城镇体系,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大城市对大农村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

  通过“三大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全面发展。在成都市一体化进程中,解决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就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吸纳更多劳动就业,就必须发展产业。在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市非常重视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来推动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通过综合性的制度改革,确保市场基础作用。成都市根据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原则上遵循“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三条规则,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对本市人口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性质划分;通过改革户籍制度转换农民身份,为失地农民在社会化提供便利,保证农民的市民身份。通过就业制度的改革,扩大农民就业;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法律上为失地农民提供多种方式的援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卫生体系,提高城乡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弥补市场失灵。成都市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确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调整各级政府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行政职能,工作向农村延伸,投入向农村倾斜,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化解二元经济结构的行政分治问题。

  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城乡一体化保障力度。成都市通过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规范政府对市场主体的服务行为,提高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成都市调整市、县、乡三级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出比重,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加大市级财政对困难区(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初步建立起了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良性发展。成都通过科学规划这个法制手段把发展蓝图确定下来,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成都市从农民、土地、农业、资金、就业五个方面来落实城乡一体化道路,从偏好上解决了城市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农村的忽略。

  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培育城乡一体化社会基础。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本质就是农民和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此,成都市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培训就业制度、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的教育制度、城乡一体的卫生体系。

  通过创新土地利用方案和土地整理为城乡一体化提供合理的土地保障。在“新居工程”中,成都市采取了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的办法租用集体土地;在工业用地中,采用“蛟龙工业港”模式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允许集体土地采取作价入股、联营等方式来将农村集体土地量化为股份;在改造“城中村”的过程中,结合旧城改造,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村民的户口转化为城市居民,使其就地城市化;在土地的管理上,成都市以土地整理为载体,实现土地利用的动态占补平衡。

  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化。成都通过土地适度集中,引进龙头企业,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一些地区组织了新型农村合作社,提高农户在从事生产过程中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通过“异地”招商,提高招商积极性,运用市场规律提高政府资金效率。

  通过培育创业环境鼓励农村人口自我就业,通过订单式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

  (孙耒摘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