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考战罢 “招生骗子”又登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7:2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今年高考战火渐息,而嗅觉灵敏的各类“招生骗子”竟已摆开阵势。各地相关的招生考试部门近日特别提醒考生:面对社会上纷繁的招生广告和传单,一定要避免上当受骗,别信天上会掉馅饼。

  海南

  “靠关系弄名额”绝不可信

  在海口各考点门口,就有一些“招生骗子”纷纷向家长和考生散发各种诱人的招生宣传单。

  “考生地区不限、分数不限,都有机会上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湖北大学江南学院等知名学府。”多数广告上印着类似的广告词。

  记者拨通一张广告上的电话,一位自称孙主任的男子在电话中说:“总分到300分的我们可以把他办到三本,分数到第三批的我们可以送他到二本学校。”此类帮忙他们是这样收费的:一次性交4万-4.5万元。孙主任又表示,只要能拉到两三个人一起,可以交2万元到3万元。不过上一本就不是这个价了。孙主任说:“一本可以去东北财大,不过要交10万元以上才能办。你知道好学校的名额很难拿。”他还特别强调,“我们这里的名额都是靠关系弄来的。”

  对此,海南省考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类招生信息绝对不可信,高考有严格的录取程序,请家长千万不要相信这些虚假广告,以免落入骗局。

  黑龙江

  核对《录取通知书》的真实性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部门近日也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上当受骗:

  在没有接到招生院校填发的《录取通知书》,并在未向招生考试部门确认本人已被录取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轻信任何院校、任何人的许诺擅自入学,避免因未办理正式录取手续而今后无法办理正式毕业手续造成遗留问题。要向招考部门核对《录取通知书》的真实性,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假录取通知书进行诈骗。要防止非法中介诈骗,千万不要偏听偏信。

  江西

  小心自考换统招“概念陷阱”

  江西省高招办则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面对社会上纷繁的招生广告和传单,应注意提防三类陷阱:一是变相广告。二是偷换概念,比如将自考换成统招。三是政策误导,让家长误以为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

  去年武汉特大招生诈骗案震惊全国

  在去年震惊全国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特大招生诈骗案中,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骗取“入学费”的犯罪嫌疑人张继良、王辉、石岩于去年10月被依法批准逮捕。据武汉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局长梅艳珠介绍,警方追回赃款2176万元,已陆续发还给部分受骗学生及家长。

  据介绍,去年7月初,华师武汉影视工程学院招办工作人员张继良、石岩与湖北黄鹤影视公司临时工王辉,在无招生权情况下合谋决定,假借“计划外招生”名义,伪造华师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书,骗取应届考生家长钱财。

  8月初,张继良出面伪造4000份录取通知书,与王辉、石岩一起以每份1万元至1.5万元不等价格向中介商出售,中介商则每份从学生家长处骗得1.8万元至2.2万元。短短两个月内,3人通过各级中介组织“发售”录取通知书2300余份,共骗取湖北、浙江等地2300余名考生家长的“入学费”3359万元。

  9月初,受骗考生持录取通知书前往华师报到时,骗局被识破。

  惊心"传销"行为渗透进招生领域

  去年9月5日,宁夏银川的小张千里迢迢赶到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报到,迎面遭遇“晴天霹雳”:花5.8万元买来的录取通知书是假的,无法报到和注册学籍。在湖北省教育部门和公安机关的调查下,一起特大招生诈骗案逐步浮出水面。

  “花钱就能读大学”,银川的小张及其父母曾对此深信不疑。前年,小张的堂兄就是找熟人、托关系花3万元“买”进了武汉的一所高校独立学院。去年,他们辗转托关系花5.8万元“买”到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的“通知书”时,一家人曾经欢呼雀跃,喜不自禁。当得知“通知书”是假的时,一家人猛然掉进了“冰窖”。

  根据小张家长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追查到“上线”高某,并在高某位于武昌区的一个经营润滑油的商店内收缴大量考生准考证、成绩单和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警方从高某电脑中的资料发现,其诈骗方式类似传销,基本是熟人亲友间相互介绍,层层收取回扣。高某是以每份2万余元的价格从曹姓男子手中“批发”到这些假通知书的,他总共卖出了78份“录取通知书”。

  随后,警方在深圳将犯罪嫌疑人曹某抓获。曹某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招生联盟”网站,任总经理一职,其上线王辉,自称是武汉影视工程学院负责招生的人员。警方随即又将王辉抓获归案。据公安机关调查,王发展的“下线”层次,最少的有4层,最多的达12层。

  花钱就可录?千万信不得!

  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相关人士就招生录取期间常出现的一些骗术一一揭秘,并提醒大家教育部近几年发文明确规定,严禁任何高等学校“计划外招生”或委托“中介机构”招生。所以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相信任何不经过正规途径的招生宣传。

  骗局一:交钱“点招”

  每年,都有一些招生骗子打着“点招”的旗号收取家长钱。其实“点招"的说法来自高校的招生调节计划,目的是尽可能录取更多的高分考生。各高校在各省市的调节计划都有严密的操作规程。一些招生骗子通常先是对某所高校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装作高校招生人员的模样,在中学、当地招办附近招揽学生,声称手中掌握部分机动计划,可以先交几千元订金,其余部分等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再交。家长交上订金后,“招生人员”便不知去向。

  提醒:“点招”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

  骗局二:花钱买“定向”

  “定向”是国家为解决一些特殊行业和地区用人需要而安排的“定向生”招收政策,如今被一些高招骗子钻了空子。他们利用“定向”招生可以降分录取的政策,称交够一定数量的“定向费”,即使分数很差也能上大学。

  提醒:“定向”是花钱买不来的。

  骗局三:花钱“买保送”

  一些招生骗子利用考生家长急于想孩子进好大学的心理,称自己可以通过关系让考生保送或自主招生进入好大学。

  提醒:自主招生的对象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程序是中学推荐,高校从德智体几方面综合考察后进行公示。被推荐考

  生必须参加当年高考,分数必须达到重点分数线,并经省招办审核备案,录取结果公开。

  骗术四:神通广大“买关系”

  有些骗子利用少数家长对高招公正性的怀疑以及侥幸心理,假扮某某处长、某某局长或者某某大学校长的亲戚,利用如簧之舌取得考生、家长的信任,骗取钱财。

  提醒:高考招生的录取程序是极其严格的,工作人员在录取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得与外界联系,并实行网上录取,可有效避免招生录取过程中出现不公正现象。

  骗局五:混淆教育形式招生

  一些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

  提醒:这类录取多数是以高考辅导班、自考班混淆家长的视听,也有个别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违规。记者郭晶晶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