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瓦布旦:一个也不能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8: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杨柏辉本报记者松涛 1992年,瓦布旦当选村支书时,村里只有50多名儿童上学,不到适龄儿童的三分之一。如今,达格龙村该上学的孩子一个也没落下。

  今年“六一”儿童节,红原县龙壤小学格外热闹,操场里围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家长。“如今,牧民越来越重视教育了。”校长激动地说。一旁观看节目的家长解释:“在村支书瓦布旦的教育下,现在我们懂得了送孩子上学是为自己好、为孩子好。”

  没有文化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1992年上任伊始,瓦布旦便走上了动员家长送孩子入学之路。这是一个苦差事,达格龙村地广人稀,有些牧民放牧点要花上七八天才能走个来回,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

  1998年秋,龙壤小学开学了,却不见德尕的两个孩子。瓦布旦急了,带着几个村干部骑马到德尕住的远牧点查基沟。途中,偏遇雷雨天气,草原上无法避雨,瓦布旦等人被淋了几个小时。这时,河水又涨,他们顾不得危险,硬是骑着马冒险淌过河。当他们像落汤鸡似地出现在德尕家帐篷前时,德尕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握住瓦布旦的手不停地说:“明天我就送孩子上学。”第二天,德尕随同瓦布旦和几个村干部把孩子送到了学校。

  2002年,泽周初的孩子一个9岁,一个10岁。瓦布旦每次到他家做工作,泽周初总是找理由,说学校远,孩子太小生活不能自理。针对这一情况,瓦布旦与几个村干部和学校领导商量:扩大寄宿制教育面。寄宿制条件改善了,瓦布旦再次来到泽周初家,并带他到学校实地察看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和生活。在学校转了一圈,泽周初心服口服,当即决定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

  家长观念转变了,但二三十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学杂费怎么解决?瓦布旦向县、镇对口部门及支部党员发起倡议,出钱出力。孤儿仁真多周说:“要不是瓦爷爷,我真的无法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习知识。”

  “现在,我们村所有适龄儿童都上学了,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100%,该上学的孩子一个也没落下。”瓦布旦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