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琴: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09:40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周玮)古琴,明明是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为什么常听人说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10日在京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专家的一番解释令人豁然开朗。

  辽宁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乌丙安说:古琴,是物,它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演奏家,是人,也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古琴的发明、制作、弹奏技巧、曲调谱写、演奏
仪式、传承体系、思想内涵等等,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所以,联合国批准的世界遗产是“中国古琴艺术”,而不是古琴这个乐器或那些古琴演奏家,虽然古琴这种乐器和那些演奏家们都很重要。

  对于“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可以在实践中获得。乌丙安举例说,老艺人做出了精美的木雕装饰艺术作品,任何人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那位老艺人身怀绝技的手艺,从他口传心授的传承,到艺术构思和操作的手法技巧,雕刻过程中的行业规矩,信仰禁忌等等,往往都是人们难以看到和难以触摸到的,这就是“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他那些精雕细刻的作品是物质的,但是它们确实是展示了老艺人绝技、绝艺的载体,它们很可能成为宝贵文物。只保护了那些精美的木雕作品并不等于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许只能算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保存,因为一旦老艺人自然离去,他身上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消亡,那些绝技、绝艺也就人亡技绝,人亡歌息,造成技术或艺术传承的断层,造成传统文化宝贵资源的巨大损失。

  “必须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这个准确的概念,才会瞄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确对象,才有可能最终达到真正保护的目的。把握住‘非物质’的准确概念及其内涵,不仅应该做到,而且能够做到。” 乌丙安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