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之民间记忆(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10:32 燕赵都市报

  口述:李连生

  当年年龄:50岁

  撰文:李卫科

  地震前十分钟乘火车离开唐山

  1976年7月25日,由河北省煤炭厅组织的生活卫生检查团先到唐山开滦矿务局,然后转兴隆矿务局检查工作。

  原定在开滦检查4天,同志们提前1天完成了任务。作为检查团主要负责人的李连生(撰文者父亲),考虑到路途遥远、单位多、任务急,需要赶时间,便于7月27日晚上9点将第二天(7月28日)凌晨3时32分开往北京方向的40次特快火车票购到了手中。

  黑沉沉的夜,雨还在下。“咱们可不可以晚些走,多睡会儿?”有人提议。“不行!”一向脾气倔强的李连生说。“第一,票已到手;第二,去兴隆还需在北京换车,咱们要在28日天黑以前赶到目的地,只有乘这趟特快车才是最佳方案。”由四五个矿务局组成的检查团,共计34人,就这样很不情愿地踏上了征程。

  7月28日3时32分,列车在淅沥沥雨中正点驶出了唐山站。

  3时42分,李连生等人在毫无准备情况下,突然迎来了重大

地震灾难。所幸是,此时他们已在胥各庄站外300米处脱轨的列车上,而此时的唐山站候车室及开滦矿8层楼的招待所(检查团的下处),已同许许多多的建筑物一样,彻底变了10分钟前的雄姿,成了一片废墟…

  34人的卫生检查团,人人安然无恙过了这一劫。

  在来信中,李卫科还提到,父亲李连当年是一位秉性倔强但很正统的老医生他幸运地躲过天灾,使34个人逃离了地的魔掌。当年的34个幸存者,如今大多健在,大多已是耄耋之年,每年的7月日,他们同唐山人一样,感触极深……

  (本报记者:闫漪整理)

  小启

  欢迎广大读者讲述,感人的、惊险的、离奇的、温馨的救人的事、自救的事;生活的一个断面,岁月中的一朵浪花,我们一体兼收。来稿注明“民间记忆”字样。一经刊登,即付稿酬。

  来稿地址:唐山市新华西道72号京唐宾馆8楼《燕赵都市报冀东版》邮编:063000;电子邮箱: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