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建设创新型省份而奋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01:12 哈尔滨日报

  哈报网讯 据东北网报道 昨天,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钱运录,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左己先后作重要讲话。钱运录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而努力奋斗。

  大会由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栗战书主持,副省长刘学良宣读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05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授奖的决定》。

  省领导王巨禄、周同战、杜宇新、刘海生、龙新南、李延芝、王宗璋和省军区副政委黄永贤等出席大会。中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地)主要负责同志,在黑龙江工作的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内知名专家,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紧密联系黑龙江省实际,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建设创新型省份而努力奋斗。

  大会首先由省领导为荣获2005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的人员颁奖。

  钱运录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意义。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推动科技加快发展、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战略选择。黑龙江省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本条件,一是有良好的科技基础,二是在部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三是有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把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有利条件,以强烈的责任感乘势而上、发挥优势、用好机遇,切实抓好创新型省份建设。

  钱运录强调,要明确任务,重点突破,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要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高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提高技术引进领域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大力培养、引进和用好创新型人才,加强高级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高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发展创新文化。

  钱运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真抓实干,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开好局起好步。要加强具体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完善政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把建设创新型省份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张左己在讲话中指出,《黑龙江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是指导未来十五年黑龙江省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规划纲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提高黑龙江省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要深刻认识全面实施《规划纲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展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将《规划纲要》落到实处。

  张左己强调,要努力完成《规划纲要》提出的科学与技术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到位。要突出优先领域,把推进《规划纲要》确定的科技创新工程与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要实施重大专项,逐项论证启动,分步推进。要重视高新技术,实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集成创新。要提高创新能力,切实发挥“五个作用”,加快推进“七个平台”建设。张左己要求,要认真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二是全面落实配套政策。三是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五是积极推进县(市、区)科技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的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六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发展决策机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