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贯通青海旅游提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1:02 新京报 | ||||||||
“哈加罗,哈加罗。”昨日下午,来自甘南拉不愣寺的一大群喇嘛来到日月山祭山神。 在山顶焚起祭物,众人开始颂经,同时把大把象征吉祥如意的“鹿马”纸片撒向空中。 以日月山为界,东面是传统的农区,汉回各族种着大片的油菜,到了秋天会是金黄色的海洋。西面是高原牧区,人烟稀少,偶见牛羊。 日月山东有湟水河。与中国大多数河流的方向一样,湟水河从青海湟源县向东流经湟中县,通过西宁,进甘肃境内,最终汇入黄河。人们把这段狭长的河谷称作河湟谷地。 河湟谷地的中心位置就是西宁。直到现在,以西宁为中心的河湟谷地仍是农区牧区的分界。从今年的7月1日起,西宁将成为一个更重要的城市,因为她是青藏铁路的起点。 青海欲发挥旅游优势 12日,西宁的“王府井大街”———大十字东西大街上,行人不少。一路到处都是清真馆子,偶尔能见到几个川菜馆。在一家号称江南菜的小馆子“小西湖”内,挤满了客人。 大多数都是外地来的游客,还有不少人在排队。老板乐呵呵地称要改装餐馆,加桌加凳。 “青藏铁路要开通了,人一定会更多的。”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孝德称,在西部可发展的几大支柱产业中,具有可持久性、能够综合反映西部竞争优势、对西部经济形成全面拉动效应的产业是旅游业。 坐落在西宁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的格尔寺,是为了纪念创立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大师宗喀巴所建。12日下午,这里的游人大多是外国人与港台游客。回族导游舍北厅对青藏铁路的开通有喜有忧,喜的是西宁作为进入西藏旅游列车的始发站,众多游客将给西宁带来繁荣,忧的是可能会带来大量的游客,但这些游客只是把西宁当个中转站,直奔西藏。 “我们青海有青海的优势。”青海省旅游局市场处处长方明青不认同这个说法,他介绍青海省有11处世界级的景点,57处国家级的,省级景色近千处。“高原生态与民族风情,在青海一样可以看到。” 方明透露,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考虑整体开发青藏铁路的旅游资源,已经三次派人到青海来调研。 对于蜂拥而来的游客,方明也承认环境的承载量是个问题,会控制游客的增加速度。对于现代文明对高原的影响,方明认为这是双方向的,旅游会带来新文化,也会传播自己的文化。“现代化也是大势所趋。” 西宁将成为进藏门户 在青海,大家都喜欢用“夏都”这个词来称青海。每年七八月份正当全国许多城市热灼难熬之际,西宁却清风习习、凉爽宜人。八月平均气温16.9℃,白天最高气温不过28℃。省里的领导们也在各种场合推销“中国夏都”这个概念。 “这里会成为青藏高原物流的中心。”西宁图书批发市场的老板浦峰竹称国家早有大动作,让西宁成为与兰州一样重要的西部城市。 他指的大动作是2002年青藏铁路公司的成立,铁道部将兰州铁路局西宁铁路分局并入青藏铁路公司,总部设在西宁。 对此,西藏在一份调查报告中也认为,成都的门户地位将被西宁取代。这份报告称,由于青藏铁路的走向决定了未来西藏与西北至华北的经济联系会有加强的趋势,西藏的物流采购中心可能北移,作为拉萨传统门户城市的成都也极有可能被西宁取代。 本报特派记者徐春柳 ■专家观点 格尔木有望成为物流中心 专家认为青藏铁路开通后,进藏产品价格必然下降 本报讯(记者申剑丽)青藏铁路开通在即,对沿线城市会有何种影响呢? 前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藏铁路途经地之一的格尔木有望成为青藏高原转运物流中心。 魏后凯说,铁路的开通,有利于资金、人力等经济要素的集聚;运输成本的降低,直接的好处就是进藏产品价格的下降。 具体到格尔木,可能会形成青藏高原转运的物流中心,过去西宁的物流较大,格尔木只是个转运站,今后在物流、客流等方面,都会有快速的提升,拉萨的资源也可以方便地进入格尔木。 人物素描 浦峰竹:把书卖到西藏去 黑黑的浦峰竹站在一堆一堆的书前,瞪着藏族人特有的大眼,不时爽朗地大笑,他的图书批发市场开在西宁的西门。浦峰竹不但是藏族,也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宁人。他是西宁博览图书有限公司的老板,现在西宁最大的民营图书发行批发商之一。 从1993年浦峰竹就开始做图书杂志生意。前年他把书店开到了格尔木。“作为落后地区来的人,我很羡慕那些大城市的书商,羡慕他们的市场。”他说。 今年元月,浦峰竹到北京开会,全国最大的书市在这里举行。“我转了一圈,都没见过有西藏来的民营的书商,太偏远了。”浦峰竹说这话的时候,一手叉着腰,一手习惯性拉开衣襟,露出了500多元的名牌皮带,同时古龙香水的味道也弥散开来。 浦峰竹现在雄心勃勃,打算把书店开到西藏去。“现在除了邮局有些发行,民营的还没有注意到西藏的机会,我们西宁离那儿最近。”浦峰竹的两眼放着光。 本报特派记者徐春柳 西行快记 好说话的西北人
来西宁两天,西北人的豁达大方让人印象深刻。 司机老孙就是这样一位,说话朴实靠谱,走路风风火火,吃饭干干净净。对记者这样初上高原,处处好奇的“土包子”,说停就停,指哪打哪,丝毫不觉得麻烦。 出西宁一路上向人打听路,不管找谁帮忙,总是会得到热情的回答。 由于下雨,记者一行来到一名胜时,只想探好路,第二天再来拍。于是跟门卫说,能不能让我们进去,一会就出来。门卫想了想,选择相信我们,免去了60元的门票,让我们先去看看。 西北人真是好说话,当然,我们也守约,探好了路,立即出门。 本报特派记者徐春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