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牵手合作,共同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1:48 哈尔滨日报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金 鑫 王履臻 刘述波

  编者按:

  当华人经济已成为所在国经济的组成部分,当中国经济正在迈向更高端,当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华商与中国更需要以牵手合作,共同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昨天上午,在哈尔
滨市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华商高峰会议上,世界华商领袖与政府高层官员就世界华商如何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和大中华经济圈中寻找到发展新机遇进行了思维碰撞。众多华商领袖与政府官员之间,在语锋往来和脑筋激荡的过程中,探讨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寻找着一个又一个策略。讨论达成的共识令人振奋:华商与中国经济之间这种水乳交融的合作模式应该继续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乃至中国腹地,应努力成为华商产业转移、实现经济新增长的最佳承接地;华商与中国之间,只有在牵手共谋发展之路的情况下,才能使彼此在世界经济主流中相得益彰。

  ●新闻背景

  来自《中国经济周刊》最新公布权威数据显示,华商目前已成为世界商团中的一支劲旅,遍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数量多达8000多万人,他们手中拥有的资金高达3万多亿美元,约25万亿元人民币。

  国侨办的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引进的外资中,华侨华人、台港澳投资者在境内创办的企业约占外资企业的70%,投资额约占利用外资总额的60%以上。“打侨牌”成了许多地方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华商所经营的领域,也从房地产、金融、工商、制造以及餐饮、旅游等领域,向高科技行业延展。

  近年来,华商投资方向逐渐由沿海向内地延伸。投资地域,从以往的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挺进。

  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利民———龙江为华商提供四大机遇

  “华商是黑龙江最早的海外投资者。华商带来的先进理念对黑龙江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华商也是黑龙江重要的建设者,黑龙江历史上近60%的海外投资来源于华商。”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华商高峰论坛上,副省长王利民以《开放的龙江 美好的未来》为题,进行了激情洋溢的演讲。他说,华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黑龙江的建设,为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海外华商身在他乡,情系祖国,已经成为黑龙江扩大开放、走向世界的桥梁纽带。发展的龙江也为华商投资提供了四大机遇。

  ———参与国企改革。黑龙江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占的比重很大。今年是黑龙江国企改革三年攻坚的第三年,也是决胜之年,省属和地市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哈尔滨市2005年确定的对符合改制条件的国有企业启动90%、完成70%的改制目标已超额完成,全年全市启动改制企业超过1500户,完成改制超过1000户。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将取得双赢效果。对广大华商来说,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共建“哈大齐”走廊。哈大齐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经济实力、工业化水平、经济辐射力最强,科技智力资源和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最大的地区,可开发利用土地面积达921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实施近、中、远期分步开发,规划投资221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472亿元、产业项目投资规模1743亿元。为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步伐,黑龙江省政府给出了多方优惠政策。华商此时投资哈大齐工业走廊正逢其时。

  ———共同开拓俄市场。双方可以共同投资开发黑龙江省已掌握的俄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森林资源,可以利用黑龙江在俄销售网络拓展俄罗斯市场,也可以在黑龙江对俄出口基地及园区设立出口加工企业,还可以探讨以华商企业为主体,在黑龙江辟建独立的出口加工区,开展加工贸易。共同做好对俄经贸合作这篇大文章,理应成为有识之士的战略选择。

  ———投身新农村建设。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已全面展开,省政府正积极探索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生产要素投入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上,除了加大政府投入外,还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难题。在这个领域内,多种优惠政策可供华商利用。

  哈尔滨市副市长王大伟———投资“哈大齐”正逢其时

  “当前,哈尔滨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并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副市长王大伟在峰会上向与会华商发出诚挚邀请:“非常愿意把这些机遇当作大家共同的机遇,并通过加强与广大海外华商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投资“哈大齐”正逢其时。作为振兴龙江的一个重要举措,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其中哈尔滨段将规划建设江北工业新区、平房工业新区、群力新区、太平空港经济区和香坊工业新区等5大新区,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汽车工业、航空工业、机电工业、现代医药工业、环保产业、资讯产业、绿色食品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其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和少量农用地达到80平方公里,为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哈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产业集聚提供投资平台;到2020年开发利用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和少量用地达到252平方公里,建成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技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的工业走廊。为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步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包括用地、财税、人才和投资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因此,投资哈大齐工业走廊可谓正逢其时。

  ———国企改革商机无限。哈尔滨国有经济比重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振兴哈尔滨的重要基础,也是市政府近几年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哈尔滨市政府衷心欢迎广大华商以多种形式参与进来,可以独资收购,也可以参股经营。哈尔滨市政府将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合作条件,绝不让体制和机制成为合作发展的障碍,绝不把富余人员、不良债务和社会负担留给投资者。

  ———对俄贸易大有文章。哈尔滨在对俄合作与交流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区位条件外,哈尔滨与俄地方政府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协商机制和便利的本币结算系统。打造中俄科技合作与文化交流中心、对俄出口加工和物流配送中心、东北亚经贸中心和对俄经贸大通道枢纽,共同做好对俄经贸合作这篇大文章,理应成为有识之士的战略选择。

  ———经营城市“钱景广阔”。随着松花江两岸繁荣和大都市圈战略的全面启动,哈尔滨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巨大,也为外资参与哈尔滨城市建设提供了机遇。采取出让股权、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前景可观;充分利用哈尔滨的土地资源和优惠政策,投资金融、物流和咨询等第三产业将大有可为。

  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理事长顾衍时———经济国际化呼唤“黑龙”出海

  黑龙江省北依俄罗斯、东接韩日、西连外蒙,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和重要的商品物资及信息集散地。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黑龙江在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积极“走出去”参与俄罗斯的资源开发———在已有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俄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领域的合作;以森工企业和各类有实力的企业为龙头,开展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方面合作;组织矿业企业和地质勘察单位到俄方勘察国内需要的富铁、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通过购买矿权和合资合作等形式开发矿产资源。积极扩大对俄劳务和技术输出,开发生产俄罗斯市场紧缺的蔬菜、水果和肉类、奶类产品;同时,依托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山产土特资源,组织劳务人员采集加工,产品向日本、韩国及亚太地区出口。

  实施品牌战略,以质量树立信誉———过去曾因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流入俄罗斯市场,影响了中国产品和企业的声誉。面对这种形势,应当认真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对俄出口产品质量。同时,在俄境内创办优质名牌产品的生产、销售基地。鼓励引导名牌产品生产厂家到俄境内建立生产基地,使黑龙江省的优质品牌直接进入俄市场;引导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到俄开设精品店、专卖店,成为展示黑龙江省名牌优质产品的窗口。

  “南联”“北开”齐步走———以扩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北开”,涉及众多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支撑,应当求得国内特别是发达地区的支持,与他们联手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做到“北开”带“南联”,以“南联”促“北开”。以经贸优势带“南联”促“北开”。积极组织国内的名优商品对俄出口,活跃边境贸易,重点吸引南方生产企业对俄出口基地建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投资东北应看清潜力抓机会

  中国20多年来累计吸收的6220多亿美元境外投资中,至少有多达4000亿美元是由华商或华商主导的企业带来的投资。中国近95%的外资来自20个主要国家与地区,在这20个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中,有11个对华投资的企业主体实际上是华商。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5万余家,其中华商企业约占70%;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大约有2/3的资金是华商投资。也就是说,每3美元的外商投资中,就有1美元是由华商带来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新华商企业为代表的新一轮海外华商企业对华投资热潮正在兴起。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到上海投资创业的“新华侨华人”(留学人员)总数达6万余人,在上海创办企业3250家,总投资超过4.5亿美元。

  在新投资理念的指引下,目前华商在华投资趋势呈现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进一步带动华商企业对华投资”的趋势。华商会考虑跨国公司对上下游产业配套的需要而进入中国市场。另外,服务业成为华商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增长点。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潜在市场容量和发展商机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也为华商进入中国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法律保证。

  尽管海外华资仍集中于大陆东部,但其活动范围已经遍及整个大陆。2005年,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华商投资增幅首次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华商企业对华投资的新热点。建议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东北地区与华商企业成功合作需做好许多准备:要了解华商企业在华投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工作;要解决制约华商企业对东北地区投资的主要问题,保护华商企业投资积极性;利用华商投资要抓重点,讲政策、讲策略、讲服务。而华商企业投资东北地区则应充分认识东北地区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更要研究东北人的个性,学会如何和东北人打交道,还要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抓住投资东北好机会。

  应该看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华商投资将使全球华商资源在中国大陆得到最佳整合。东南亚华商有着雄厚的金融资本,台湾地区具备高科技的制造业和国际行销网络,除东南亚外的海外新华商们具备现代化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而中国大陆具备优质的劳动力、巨大的消费市场、稳定的政局,这些资源优势在这里得以整合。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李静杰———华商对俄投资有保障

  从2001年《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到中国“俄罗斯年”的启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面积最大的国家之间的关系经过80多年的风雨洗礼,终于迎来“历史最好时期”。

  俄罗斯作为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和最大邻国,是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地区,也是我国传统贸易伙伴之一,在中国对外经贸合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和两国高层互访的积极推动,双边经贸关系也获得了稳步健康的发展。据统计,2005年,中俄贸易额达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高出中国外贸增幅14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俄出口13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2%;自俄进口158.9亿美元,同比增长31%,贸易逆差为26.8亿美元,比2004年减少11.6%。目前中国是俄第四大贸易伙伴,俄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中俄政府间经贸合作磋商机制已良好运行,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则是两国政府间磋商的核心机制。1996年,中俄元首商定建立该机制,并于当年年底举行首次会晤。两国还成立了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下设经贸、能源、运输、核能等8个分委会,其下还设有相关常设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协调中俄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并促进其发展等工作。

  此外,为解决中俄贸易秩序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双边贸易健康持续发展,2004年,两国还专门成立了规范贸易秩序联合工作组。而这些两国间“独一无二”的合作机制,为海内外华商对俄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凤凰卫视控股集团主席兼执行总裁刘长乐———“文化出口”需加强

  “哈日哈韩,何如哈汉”,这是凤凰卫视控股集团主席兼执行总裁刘长乐在峰会上提出的尖锐观点。他以《中华文化和汉文化的复兴》为题,阐述了在“哈日”和“韩流”冲击下,华人、华商对推广中华文化和汉文化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文化也包含经济成分,是产业化的必然趋势。1985年,日本开始致力于文化输出,从企业文化、价值观到游戏、卡通形象,“哈日”之风横扫中国同时,日本还不遗余力地向西方国家输出自己的文化,源自中国的汉字和禅宗等都被“包装”成日本文化的精髓;1998年起,韩剧也开始冲击中国,仅一部《冬季恋歌》就为韩国创造了17亿美元的收入,风靡一时的《大长今》更不必说。韩剧的人物看起来靓丽时尚,骨子里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这些伦理观念成为中国观众追捧韩剧的最主要理由。日韩贩卖的文化,其核心内涵均来源于中华文化,但在东北亚文化变迁中,日韩文化却成为了区域主流和重心,而作为源头之水的中华文化却退后到次文化的境地。目前在文化上,中国纯为“进口”国,或“出口”比“进口”少得太多。仅以图书进出口而论,与周边国家比例为10?誜1,与欧美国家比例为100?誜1,存在明显的“逆差”。改变这一状况,是全球华人、华商面临的重要问题。

  东北亚是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圈,哈韩哈日,不如哈汉。华商遍布世界,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要让汉文明、文化适应多元化的全球化时代,要有胸怀和远见,发扬汉文化固有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特色。在打造东北亚经济圈的同时,文化产业也要同步跟进,尤其是中华文化产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