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名师喻旭初详评高考作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3:00 现代快报

  前年的江苏试卷考的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的话题作文,去年是“凤头、猪肚、豹尾”的话题作文,一个偏“雅”,一个略“俗”,相比之下,今年的题目比较平实。第一,该题比较贴近生活;第二,难易适度,都有话可说;第三,既有所限制,也有相当大的可供发挥的余地。所以,这是三年来出得较好的一个题目。

  不过,今年的作文题也有不足:第一,比较陈旧。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浙江省的作
文题就是“路”。前年,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的题目之一是“在路上”。诸如此类的题目还有不少,这就很容易找到范文去套。第二,可能引起少数考生审题失误。近七年一直以考话题作文为主,学生已经习惯了,所以一看就有材料,就条件反射地误以为是话题作文。

  解题:“路”可实可虚

  下面说说我对“人与路”这个题目的理解:(1)题目前的两段话是为了引出“人与路”这个题目,写时可以提升它,也可以只字不提,关键是要扣住“人与路”这个题目去写,不能另立题目,如果另加题目,也只能作为副标题出现,前面须加一个破折号。

  (2)“人与路”是并列结构短语,那就既要写到人,也要写到路:1.“人”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群人;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写历史人物。2.对“路”可以多解:既可指本来意义上的地上的路,也可以指抽象意义上的路。可以写学习之路、人生之路、创业之路,也可以写教育之路、文化之路。换一个角度,可以写成功之路、失败之路,胜利之路、坎坷之路。3.“人与路”的关系,人是主体,人可以开出路,也可以毁掉路。路上有血汗,路上有奋斗;路上有失误,路上有教训;路上有历史,路上有人生。

  (3)据此,记叙、议论都无不可,也可以带着青春的体验,围绕“人与路”抒发感情,写成散文。

  (4)根据题目前面提供的第二句话,可以引发这样的思考: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模糊了足道,迷失了方向,不知该走什么路;这就要对以往所走的路进行反思,然后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路。比如,眼下的社会浮躁成风,诱惑很多,弄不好就陷入不知该走什么路的迷惘之中;这时就要头脑冷静,分清是非,选择一条健康的人生之路。

  建议:出题也要“三贴近”

  首先要体现三个“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阅历和知识)。

  其次要做到两个“坚持”:坚持内容的开放性,坚持问题的多样化。

  再次,拟题时不要设置审题障碍,要让考生一看题目就知道写什么;题面文字要朴实,不要花里胡哨。理想的作文题,应该让考生把自己的思想真实地袒露出来,把自己的情感自然地抒发出来,把自己的个性鲜明地展示出来,视语言表达过程为乐事。而现在,许多考生视作文为畏途,平时的写作多半只重技巧而忽视内容的实在和真情的表达。这从根本上背离了作文训练和考试的宗旨,也是对学生个性的扭曲。

  在以人为本的新世纪里,希望高考作文命题者返璞归真,不要把命题搞得太烦琐,更不要把命题过程弄得太神秘。其实,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能分出学生作文的档次来。与其因为题目难而使考生痛苦,不如降低题目难度,让每个考生高高兴兴写完一篇文章。这应该成为高考命题者和广大语文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组稿:快报记者黄艳谢静娴实习生吕文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