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汉有桩心事:给这些历史“文物”找个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8:38 沈阳晚报

  

老汉有桩心事:给这些历史“文物”找个家
这些便条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手里攥着一大把“文物”,72岁老人李洪儒有点犯愁了:自己身患多种疾病,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父亲托自己妥善保管的“文物”咋办呀?6月13日,李老找到记者,他希望借本报为他手中的“文物”找一个归宿。

  军用物资藏在炕洞内

  “这11张发黄的秘密物资‘便条’,记载了60多年前的历史,如今我年岁已高,‘便条’应成为历史文物……”当日上午,72岁的李洪儒向记者讲述了“便条”的来历:

  李老的父亲叫李奉廷,在李洪儒10岁时,李奉廷的公开身份是村长,而实际上是地下党员。1945年冬天,我军与敌人激战正酣,据侦察消息,在去新城子石佛寺的路口,敌人设武装哨卡,不准我军通过。李奉廷利用与敌人上层人物的交情,费尽周折弄到一张“特别通行证”,让30余辆卡车满载我军急需的枪支弹药、汽车零件、军用物资等顺利通过哨卡。后来,由于战急需要,这些物资的一部分还被转运到李家,就藏在李家卧房的炕洞里。

  冒险保存11张便条

  李家的炕洞成了我军秘密“火药库”后,每当我军联络员来李家秘密提取时,都要手持上级领导亲笔撰写签名的“便条”。当时,李奉廷冒着生命危险,将每一张“便条”偷偷保留下来,藏在灶台里。日积月累,一共保存下来11张。

  后来,我军遭到敌军突袭,不得不转移阵地。当时军队粮食特别紧缺,李家省吃俭用,给我军战士送去两袋粳米、自家养的两口肥猪。对此,我军负责人亲自为李家打了一张“借条”,后来,我军几经周折要付李家钱,但李家说啥也不肯收。于是,这张“借条”也被珍藏了起来。

  谁为古稀老翁圆梦

  记者看到,李老手中的11张“文物”全都包裹在塑料袋里,但大部分已经泛黄。个别的纸张已经发酥,一碰就掉下渣来。其中一张发黄的“便条”上写着:“今收到大枪十枝、子弹六百二十发、防寒裹腿五十六箱……”记者留意到,这张“便条”左下角标注着日期“1945年11月12日”,后面还有签名和暗红色的手印。“我身体不好,患有

糖尿病和高血压,老伴也年岁已高,希望这些‘便条’能由历史博物馆收藏,让它能永远完整地保存下去,让子孙后代了解我们的革命历史……”李洪儒老人一脸坚定地说。本报记者唐葵阳实习生苏茜摄影王勇记者电话:81060851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