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业产业化:禄丰“租地运动”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09:46 云南日报

  

农业产业化:禄丰“租地运动”调查

  “租地运动”后,西瓜的产量也翻了番。

  

农业产业化:禄丰“租地运动”调查

  在自家地里打工挣钱,农民们轻松又喜悦。

  金山镇,租地面积501亩,种植品种哈密瓜、西瓜,经济效益1.75万元/亩。

  罗川镇,租地面积992亩,种植品种花卉、葡萄等,经济效益葡萄2万元/亩、花卉5000元/亩。

  一平浪镇,租地面积132亩,种植品种花卉、蔬菜等,经济效益3030元/亩。

  ……

  这是记者手上的一份《禄丰县公司(老板)向农户租地情况统计表》。

  公司、老板向农民租地,出租土地的农民到公司、老板的企业中打工,成为在自己田里工作又收租金、又当工人的新型农民。两年前,记者在禄丰采访,曾经报道过这一在全省具有典型意义的土地与劳动力资源高效整合、配置的土地流转新形式。这种形式究竟能不能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起到长效的带动作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这一形式有何借鉴意义?两年后再访禄丰,我们重访当年走过的罗川、一平浪镇,又走访了金山、广通、碧城、勤丰等乡镇。所到之处,记者发现,这种土地流转形式已经在禄丰从零星发展到大规模,从单一的合作形式发展到多样的形式,从少数的一、两个乡镇,发展到乡乡有老板租地,镇镇有农民打工,而在土地流转背后,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已经在禄丰的土地上显现出来。

  “我们使土地的使用权高效聚集,向种田能手、农业龙头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手里集中,一方面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把土地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种什么、怎么卖,如何致富,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哪里去的问题。土地流转,建立起了企业与农民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使农民的长远利益得到了保障。过去农业生产过度分散化、农民难组织,企业难带动,‘企业+农民’利益连接不紧密的困扰找到了突破口。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产生了新一代职业农民,促成了传统农民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向现代农民生活、生产、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是一种用经济手段,而非政府强行命令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益探索。”禄丰县县委书记吕琳麟这样总结。

  寻找当年的“打工妹”

  “早晨7时上班,11时下班。下午3时上班,7时下班。上下班实行打卡制。这是禄丰县罗川镇大庄村23岁的农民罗国艳的平常生活……”,这是记者当年采访罗川镇租地农民时在稿子里写的一句话。罗国艳这个新型打工妹的笑容一直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时隔两年,她是不是还在绿化公司上班,生活过得怎么样,一到罗川,记者先冲到了联盟绿化公司。

  “罗国艳还在这里工作吗?”走进联盟绿化, 工人们正在从大棚里搬苗木上大货车,今天公司外面有工程。“找她干什么,她没干了,她家妹妹还在。”有人答,这时走过来一个小姑娘,罗国艳的妹妹陈丽梅。“姐姐为什么不干了?”我们问,陈丽梅笑起来,“家里事情多,我一个人打工足够了。”罗国艳家从2004年租1亩地给联盟绿化公司,今年的租金是每亩660元,两姐妹打工收入每人每月460元,几年下来,小国艳赚够了嫁妆回家去了,而妹妹还留在联盟绿化。

  来自昆明官渡区的联盟绿化公司,已经在罗川呆了6个年头,联盟绿化在罗川租了110亩土地,租金从每亩500元起价,逐年上升,而联盟绿化所在地,罗川镇彩云村委会瓦窑村的村民们,则成了和国艳姐妹一样,又当地主又当工人,既不离土又不离乡,在自家田间地头里,就可以进入“绿色工厂”打工的产业工人。

  走进联盟绿化几近40℃温度的大棚,彩云村的工人们正在为苗木装箱。大家七嘴八舌说起租地打工的好处。“我家2000年就租地给公司了,现在租金690元一亩,我打工17元一天,比以前种水稻赚多了。”罗金坤说,“在公司学得到技术呢,以后自己干都可以。”蹲在一旁的洒国礼插嘴说,“我们现在农民新想法多呢。”不知谁又插了一句,惹来一阵笑声。

  罗川镇彩云村委会瓦窑村,当年的老安楚公路从村旁走过,今天这条路成了他们的村庄大道。站在路边眺望,一片花园中的村庄静静地躺在罗川坝子中,近处是联盟绿化的树苗、火红的叶子花、成片的大棚,而远处是大片大片带着新绿的葡萄园。

  我们恰巧遇到了来罗川租地种葡萄的老板谷威扬。他告诉我们,到罗川前自己考察过蒙自、元谋、永仁等许多地方,罗川租地有规模,气候好,环境好,最后选择了这里。谷威扬的葡萄园以每亩530元的价格租种土地,去年第一年挂果,产值有20多万元,而他光付给当地工人的工资就有18万元,今年他的产值可望达到70多万元。

  “这边是彩云葡萄公司租的200亩,租金是每亩530元,他们雇了40个人,360块一个月,采摘季节他们要雇70个人;那边是新疆老板侯文华租的350亩;还有温州老板种西瓜的150亩、花卉公司的80亩。”彩云村委会的支书吴荣金,算起他的租地账如数家珍。“土地流转给彩云带来了很大变化。”他说,“租地农民能拿地租、赚打工钱,还能学技术,老板走后可以自己租地种。这对地方经济带动很大。”

  瓦窑村两个原来的村民小组长杨华德、普本安如今就成了罗川新一代的“庄园主”。两年前,我们曾采访过杨华德,3年前他和村里的乡亲一样把家里的4亩地租给了彩云葡萄公司,并在自家的地里给公司打工。公司的技术员一两天到地里培训一次,留了一个“心眼”的杨华德几个月时间就学会了葡萄挖沟、填肥、修枝等管理技术。两年前,他和彩云葡萄公司做起了生意,投入6000多元钱向村里的乡亲租了2.7亩地,种起红提、青提、北极星等品种,葡萄成熟后,彩云公司以每亩不低于2000元的价格收购老杨的葡萄,加上地里套种的白菜、毛豆,两年前他的葡萄园收入就已经超过了2400元。而与杨华德一样,瓦窑村原来的老村长普本安也学会了葡萄种植技术,他以530元/亩的价格,向村里人租了2.6亩土地种植葡萄。在今天的彩云像杨华德和普本安这样的经济能人,也成了村里新一代的“准庄园主”,忙不过来时,他们也会在乡亲中请上几十个工。从龙头企业集中土地,到越来越多的经济能人集中土地,土地流转使彩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彩云村委会瓦窑村和所有从前的农村一样,脏、乱、差无法治理,而今天走进瓦窑,水泥路一直铺到地头,村里的“主干道”还有绿化带、行道树,新建成的12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宣传活动室、110平方米的“街心花园”,让老百姓和城里人一样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新去处。现在,这个村庄一般的家庭都装上了太阳能、沼气池。瓦窑近年来被列为禄丰县的精品文明示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土地流转改变着瓦窑村人的生活。

  土地流转也点燃了罗川热坝的激情。罗川是全省距昆明最近的“次热坝”区,2001年这里分别被原国家计委、楚雄州列为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区和特色蔬菜种植园区。经过近5年的发展,罗川特色蔬菜种植园区已经形成了核心区57亩、现代农业示范园507亩,扶持起6个以发展特色蔬菜和反季花卉为主的示范村。罗川先后引进省农科院园艺所、楚雄金猴果品有限公司、昆明联盟绿化、禄丰彩云葡萄种植有限公司、胜岽花卉有限公司等企业入园,这些企业共租用罗川镇5个村委会、16个村民小组共800户农民的土地992亩,直接带动农民打工600人,间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罗川农民年打工收入近300万元。

  土地流转在罗川转出了“黄金万两”,更使土地的潜在价值被挖掘到了极限。罗川传统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产出比为1:1.6,而在反季花卉的种植基地,这一比例突破了1:4.2。用农民的话说,以前在地里种东西一亩毛收入2000元,已经是“磕头碰到天了”,而今天罗川一亩土地一经流转,亩产值至少可以达到2500元,高的可以达到2万元。土地从由分散、种植水平低下的农户手中,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高的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手中集中,有力地促进了罗川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农民只有穿上皮鞋,才会想走水泥路”

  夕阳西下,骑着单车回家。

  禄丰县一平浪镇干海资村委会, 大青公司洋气的欧式建筑在群山环抱中格外显眼。正是下班的时候,女工们三三两两地骑着自行车,沿着水泥路,她们要回到自己在村庄里的家。

  我们在路上遇到了25岁的秦海燕,跟着她回到了普家村的家。

  两层的小洋楼,客厅里放着背投电视,不错的音响,餐厅宽敞而干净,就是在城里这样的生活条件也不多见。秦海燕不好意思地说,为了到大青公司上班自己才学会骑自行车。小秦今年4月才到大青公司上班,她的爱人则在村委会的私营企业里上班,夫妻俩过的都是领工资的日子,从家里的摆设,已经完全看不出一点农村的样子。

  “普家村100多户人,我们村里这样夫妻俩都在上班的家庭占一半呢。”小秦的爱人普春茂告诉我们。

  普家村离大青公司不远,随手又敲开一家农户的门,农民普韶美正在客厅里看电视剧“女子特警队”。普韶美也是刚刚才从大青公司下班回来。几年前,她家把2亩旱地,以400元每亩的价格租给了大青公司种百合,自己到大青公司打工,从此普韶美开始了一种亦工亦农的生活。问她到大青公司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这个35岁初中毕业的农村女子告诉我们,“在企业里学得着东西,我觉得自己胆子大了,对生活更有自信了。”

  “农民只有穿上皮鞋,才会想走水泥路。”在干海资村委会,总支书记、主任普建国向我们介绍如何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几年前,种植百合的花卉企业大青公司来到干海资租种了村里的耕地100亩,村里又出让荒山荒坡108亩给企业,大青入驻后雇了90名出租土地的农民为长期工人,这些“农民工人”管理层每月可以拿到600元的工资,普通工人可以拿到500元的月薪。“我们这里山区缺水,大青公司进入后,搞起了水利设施,也给我们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以前干海资人种包谷、水稻,纯收入只有300元,还不抵在大青公司打一个月的工。”普建国告诉我们,大青公司等企业的进入,还给干海资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农民到企业里打工,接受了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自身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也灌输给了周围的乡亲,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渐渐在村里形成,乡亲们也开始像城里人那样重视读书,也更有上进心了。”大青的进入,使干海资村的老百姓“富了钱袋,更富了脑袋”,如今,这个村子1300名劳动力,有700人在大青公司等附近的企业打工,干海资每个村都建起了文化室,2004年,这个村委会在禄丰率先用集体资金为农户们缴纳了一半农业税,村里还每户投保5000元,为乡亲买了民房火灾保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村子动员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生产发展,给这个村子带来了观念的大转变。”禄丰县委宣传部部长张晓鸣对记者说。

  土地流转,在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植入乡村的同时,也把一种观念的转变根植到了禄丰的农业土壤中。从传统农民变为亦工亦农的职业农民,“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职业的代名词。他们是工人,有着固定的上班时间、固定的工作、固定的收入;他们也是农民,下班或是休假时,他们会拿起锄头,卷起裤腿,回到父辈所熟悉的田间地头。是农民却接受大工业的管理、生产、生活、思维方式,是工人却拥有自己的土地使用权资本,他们已经成为了完全不同于工人或是农民的“职业状态的农民”,他们是新一代的“农民工人”。

  在禄丰采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土地流转这一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的高效整合、配置的全新方式给这片土地带来的深刻变革。暴雨如注,在金山镇通往县城的公路旁,浙江台州客商蒋小良正在他西瓜地旁的“窝棚”里,喜滋滋地算着账。他以800元/亩的价格,从金山镇租种了160亩土地种“早佳84-24西瓜”,去年亩产最高达5000公斤,金山镇的“恐龙牌”西瓜,在昆明,每公斤能卖到3元钱。台州人是全国闻名的“种瓜吉普赛族”,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台州人在种西瓜。金山镇的书记田霞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们引进了台州客商在金山官洼、南雄两个村委会租地种植西瓜501亩,今年可实现总产值876万元,利润473万元,务工、地租收入78万元。而明年,他们打算加大招商力度,把西瓜产业发展到5000亩,打响金山“恐龙牌”西瓜的名气。“政府已经在财政预算中预留了资金到台州招商。”金山镇农技中心主任胡明德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有4家客商来洽谈了呢。西门社区的400亩、北厂村委会的900亩,北门社区的400亩都已经谈好了。”金山镇的土地正在被著名的中国“种瓜吉普赛族”台州客商所追捧。

  禄丰坝子人少地多,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本,在禄丰出现了滚雪球式的效应。广通镇,租地47亩,雇佣工人20名,种植亩产值1630元的黄金梨苗;碧城镇租地30亩,雇佣工人12名,发展亩产值2500元的大球盖菇……在禄丰的乡乡镇镇,土地流转,正在使土地的利用率、增效空间急剧膨胀。土地流转也呈现出了更加多元的流向,碧城镇万沙村委会支书沙双喜,正在他们的“集体地”里察看种下的美国红提的长势。以前村里搞集中连片种新品种,农民都很难组织,前年村里以500元/亩的价格,从3个村民小组的90户农户手中,租了集中连片的土地200亩,种起美国红提套种优质辣椒,并雇佣村里的劳动力打工。目前他们已经累计支付3万多元劳务费给农户,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美国红提每公斤能卖20多元。“这种方式,既解决了老百姓种新品种的后顾之忧,又让老百姓学到了新技术、赚到了租地打工钱,看到新品种好卖,他们会自己去种,这样新品种推广,村里再不用发愁了。”沙双喜对记者说。

  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农民劳动力资源商品化。农业生产,由分散的小农经济变为高度组织化、市场化的企业行为。

  农民,从传统农民变为新型“职业农民”。

  土地流转,正在改变禄丰。

  本报记者张莹刘流(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