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岸家书抵万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0:09 新文化报

  

两岸家书抵万金

  马友联展示收藏证书和被收藏的家书

  

两岸家书抵万金

  离散前一家人的合影

  本报吉林讯(记者 碧霄) 一封家书传递着亲情,一封家书也刻着一个时代的记忆。江城市民马友联就通过家书,联系到了离散近40年在台湾的二姐。近日,他们的家书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这也是民间家书首次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离散

  1949年国民党兵败,二姐的学校全部迁到台湾,此后杳无音信

  今年62岁的马友联是吉林市海峡两岸经贸发展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他的父亲马伯扬从东北讲武堂毕业后投身张学良,一直升到上校。1948年,马友联5岁时,17岁的二姐马友德考入了国民党国防部中央医学院高级护理系。1949年国民党兵败,该校全部迁到台湾,此后二姐杳无音信。

  1960年,17岁的马友联师范毕业后开始从教。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寻找在台湾的二姐。“我不断给《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媒体写信。从1960年到1964年,我写了80多封信,没有丝毫音信。”

  巧合

  在办公室念着二姐的名字,被一个老护士听见了,她竟是二姐的同学

  1985年,马友联听说同事李维明去香港与台湾亲人见面,他特意委托李维明带了一封寻找姐姐的家书,请他在台湾做医院院长的哥哥李荐维帮助寻找。李荐维在台湾媒体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后,半年多没有音信。一天,李荐维在办公室自言自语念着马友德的名字时,被一个老护士听见了。说来也巧,老护士是马友德的同学。后来,马友德来到医院,拿起家书泣不成声。

  马友联说:“1987年5月27日,44岁的我收到了马友德从台湾寄来的第一封家书,此时我们已经失去联系近40年了。”那个时候两岸还没有“三通”,这封信是他二姐寄到美国,然后转寄到吉林市的。

  盼望

  姐姐说,家书让两岸永远记住我们是一家人,也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2005年4月,马友联看到抢救民间家书组委会征集家书的启事,立即把家书寄给了组委会。组委会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家书3.51万封,入藏国家博物馆的有80封。2006年5月,马友联的一封家书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组委会秘书长张丁说:“这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收藏民间家书。5月24日,马友联作为全球华人10名代表之一,参加了收藏仪式。”

  马友联说:“通过家书联系,从1998年到现在,我和二姐见了7次面,也去了一次台湾。今年,二姐还写了封家书给我。姐姐说,家书让两岸永远记住我们是一家人,也希望祖国早日统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