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智院见证百年博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3:43 大众网-生活日报

  

广智院见证百年博物

  广智院主体建筑(记者郭学军摄)在齐鲁医院东邻,坐落着一座既像中国的庙宇又像西方古城堡的建筑,同时还有一条以其名字命名的街道,它就是始建于1904年的广智院,也是省城首座博物馆。

  门楼造型别具一格

  5日上午,记者来到广智院街146号广智院北门时,一下子就被其别致的门楼所吸引。

  只见门楼坐南朝北,是中西结合的拱形门。门楼顶是独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山字形卷棚小瓦顶,大门则是半圆形拱门,拱券上雕有折枝花卉,拱券下面的半圆形门额上,有一扇形匾,上面写着“广智院”三个大字。再看大门两边,各有一个3米多高的六棱体石柱,上面都悬挂了一个大红灯笼。

  而门楼两侧的沿街平房外墙,都砌着一色的六角形漏窗,其形式恰似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从整座门楼的建筑风格来看,可谓中西交汇,庄重典雅。目前,在院内办公的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杨先生介绍说,在济南市古代和近代建筑的大门中,广智院的大门建筑形式应该算是独具一格。

  主建筑当时规模最大

  走进院内,只见院子东西长约70米,南北长约100多米,在大门两侧各建有一排平房。和大门正对着的,就是广智院的主体建筑——一座二层小楼。只见小楼一层正面突出,顶部为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中常用的卷棚式结构,但仅用了半卷棚式,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天沟漏雨现象,是一种将中西建筑优点巧妙结合起来的独特设计。

  “这样的建筑规模,在济南当时的所有建筑中是最大的。”杨先生说,从外形上看,该座建筑既像中国的庙宇,又像西方的古城堡,建筑设计者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精华,突出了建筑的实用性。作为陈列展览室,建筑设计既有高大的空间,又有较长的连续展带,室内空间开阔敞朗,通顺紧凑,设计非常完美。

  展品数目高达万余件

  记者随后了解到,广智院是由英国传教士怀恩光创办的。有资料记载,英国传教士怀恩光神学院毕业后,被派遣到山东青州传教。1887年,他到青州后,就建了一座展览馆,称“博古堂”。

  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后,济南的重要性大大增强,怀恩光便将“博古堂”扩大并迁到济南。于1910年建成了既有中国传统庙宇特色又有西方建筑特长的大型博物馆。建成后,怀恩光把这座2万余平方米的大型展览馆定名“广智院”。

  在当时,广智院是一所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品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机工、卫生、生理、农产、文教、艺术、历史、古物等13个门类,采用展橱、镜框、挂图等方式,展品万余件,分2000余组,常年开放。

  由于广智院当时在全国影响很大,有很多名人官宦和众多的百姓前来参观。

  胡适曾来参观

  1922年,胡适来济南时,曾参观了广智院,除了在当天日记中详尽记述了广智院的历史和陈设外,他还写道:“此院在山东社会里已成了一个重要教育机关。每日来游的人,男男女女,有长衣的乡绅,有短衣或着半臂的贫民。本年此地赛会期内,来游的人每日超过七千之众。今天我们看门口入门机上所记的人数,自四月二十六日起,至今天(七月七日)共七十日,计来游的有七万九千八百十七人。”两个多月的时间,便有近八万人参观广智院,可见当年之盛况。

  广智院将易地重建

  “广智院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国博览建筑典型之作,在中国博览建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济南第一座博物馆。”记者正要离开时,恰巧遇到一位济南文物考古界的知名专家来此参观,他热情地给记者介绍说,解放后,广智院由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由山东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接收,后成为山东博物馆的东馆和自然陈列室。1992年,广智院被省政府定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90年代初,博物馆搬到千佛山北侧后,这里就没有展览内容了。”该专家表示,现在的广智院,是济南市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中保护得比较好的,但听说由于附近单位扩建等原因,马上就要将广智院拆迁到别处重建了,所以他特意赶过来看看。记者随后从省文物主管部门得到证实,拆迁重建的事确实存在,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勘测工作。

  “不管怎么说,看着这么一座建筑被拆掉,我仍感到很可惜,希望以后重建的广智院能保持其历史风貌。”该专家惋惜地说。

  本报记者郭学军实习生潘锡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