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处关系发展奔小康——昆山经验解读(上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3:5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在上海和苏州之间,有个县级市,叫昆山。这个20多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如今已然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名。

  这是一组骄人的数据:2005年,昆山GDP达到730亿元,财政收入116.8亿元,进出口总额332亿美元。昆山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五的人口,聚集了占全国千分之十九的到账外资,实现了占全国千分之二十三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四的GDP。

  同时,昆山还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和全国生态市。

  不久前,昆山宣布,到2005年底,昆山已全部实现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条指标体系,其中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核心指标分别达到78553元、16809元和8519元。

  昆山经验多多,而其中,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问题尤其引人瞩目。有学者认为,昆山将人、自然、环境、社会的关系统筹协调,已经进入循环社会的机体。和谐处关系,发展奔小康,正是昆山经验的一大亮点。全面才小康

  20多年前的昆山,在苏南并不显眼。即使在前几年,昆山也并不是“老大”,在苏南“四小龙”中跃居首位仅仅是2005年的事。

  2003年初,江苏对昆山提出了做全省“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的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体会是,昆山在率先发展的同时,初步实现了全面发展。”昆山市委书记曹新平说,“因为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本身就体现了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

  不再是一味的招商引资,而是“招商选资”。同时,对政绩考核做“加减法”,强化和谐发展,减弱经济指标。

  2005年,昆山市对各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由7大类35项新指标代替了过去的2大类20项标准。新考核体系强化对“富民工作”、“和谐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事业投入”等方面的考核。

  “不是经济发展不重要了,而是要考虑地区差异和可持续发展。”比如,有的镇侧重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有的则侧重于旅游业、农业和服务业。

  旅游业为主的古镇周庄,国内生产总值和招商引资两大主要指标分量已降到很小,新考核体系将促进周庄镇加快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和高科技传感器产业的步伐。

  按照昆山市委的思路,就是要通过新考核体系,引导干部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率先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建设真正的小康社会。城乡变一体

  能否实现小康社会,关键是农村和农民,关键在富民。

  在昆山,城乡关系协调,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从昆山市中心出发到玉山镇泾河村,如果不是有人提醒,实在辨不清城与乡的差别。泾河村的村民都住进了联排别墅,原先的所谓村已不见踪影。

  如果说因为城区的扩大波及了泾河村的话,那么夏驾园农民集中居住区则是另一种类型。

  “我们和城里人一样,住在小区里,拿养老金。”82岁的朱老汉,全家从兵希农村动迁安置到夏驾园小区,自己和老伴住一套房子,两个儿子家分别有三套和两套房子。小区有菜场、活动中心,还有其他设施,环境优美。

  在昆山,这样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已建成33个,在建40个。统筹城乡规划,昆山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将全市92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

  不仅农民的居住条件向城市看齐,就业和保障待遇也打破了城乡壁垒。2003年,昆山在江苏率先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别,使户籍、身份不再成为农民在城市定居、工作的障碍。

  为了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2003年底,昆山实施了“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工程”。昆山市财政每年拨付2000万专项资金,每年培训农村居民一万人,新增农村居民就业一万人,发展农村家庭物业一万户。

  “除了三有工程,还有五道保障。”昆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杨局长介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昆山给所有农民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昆山低保覆盖率100%,全市30多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占应参保人数的99%以上。追求原生态

  经济发展是否必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昆山人用自己的努力做了否定的回答。

  记者采访期间,张国华市长刚刚从北京载誉而归:昆山荣获首批全国生态市称号。

  生态立市,是昆山小康建设的重要一环。

  曾经到过昆山的人,如今再看昆山,这方土地,似乎还是那模样,但,水清了,草木更绿了。

  水,是江南灵动的魂。昆山境内纵横交错的水系,成为自然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退塘还湖、退窑还湖、退渔还湖,实施湖堤绿化、生态林带、湿地建设、湖底清淤、活水箱涵等水源生态保护工程,净化了水体,改善了水质。

  近年来,昆山已累计投入6.4亿元建成了18家生活污水处理厂。老城区管网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农村则加大河道清淤保洁力度,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生态养殖技术。

  在一家人造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往机器里添加生产原料。与一般原料不同的是,这些原料是生产人造革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废料经过加工后,就变成了可利用的原料。仅此一项,该公司每年就可从废料中赚回150多万元。

  “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从推行清洁生产到建设生态工业园,生态理念从工业推广到农业、旅游业。如今,这种生态优先的观念,已经成为昆山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