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田田鱼跳出国门赚洋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5:06 浙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 施龙有 通讯员 孙成岩)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去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后,为当地田鱼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贴上“世遗”标签的青田田鱼在国外市场供不应求,畅销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巴西、比利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前,青田田鱼运到国外,都是论斤卖,成为中餐馆的盘中餐。现在,一些外国人
了解到青田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后,田鱼价格大增。

  为了保护这一祖传农业文化“宝贝”,青田县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让“稻鱼共生系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该县把东南部308平方公里的耕作区域划归“稻鱼共生系统”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并为其划了3道防护线。由方山乡龙现村和邵山村组成的核心区划归为“一环线”。“一环线”以内的“稻鱼共生”严格保持耕作方式和物种(稻种、鱼种)的原真性,保持区域内遗产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侵扰。把方山乡的其他10余个村组成的缓冲区划归为“二环线”。该区“稻鱼共生系统”以传统特色为主,大部分区域保持严格的原真性,适度发展现代化稻田养鱼。由鹤城镇、仁庄镇、章旦乡和山口镇组成的实验区被划为“三环线”,该区域进行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模式经营,用现代化手段促进稻鱼产量。

  在保护的基础上,青田县把这一传统农业文化成果向全县推广。如今,稻田养鱼已经成为青田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全县已有16个乡镇发展了稻田养鱼,稻田养鱼面积达35800亩,年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此外,田鱼苗产业也衍生发展,青田田鱼苗目前已远销全国30多个县市。

  “稻鱼共生”这一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还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生态农业游。仁庄镇冯洋村世世代代延续着鱼灯表演的习俗,村里有一支鱼灯表演队,每个长假都要组织隆重的鱼灯表演。来该村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鱼灯表演也成为了乡村游的一大亮点。该村农民顺势办起了集赏鱼、钓鱼、吃鱼于一体的休闲山庄和“农家乐”。随着外国游客的增多,方山乡还在各村村口立起了英汉对照的路标,方便外国客人游览。去年,方山乡的旅游收入达到了460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