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高校2400余个专业过多过细填志愿:考生花了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9:10 东方网-文汇报

  紧张的高考结束了,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接踵而来。是选传统热门专业?还是挑新锐专业?

  专家提醒,当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过多过细,考生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专业前景,更重要的是,要警惕高校专业设置的虚假泡沫。

  现状专业多热门挤

  四年前,许多学生考上热门专业而欣喜,四年后,这些“热门”专业由于供求失衡,毕业生找工作难。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目前高校就专业结构而言,热门专业过于密集,特色专业、应对就业市场需求专业不够协调。去年山东对高职部分热门专业设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62个,计算机网络技术44个,软件技术30个,计算机信息管理22个,相加有158个;会计电算化62个,电子商务49个,市场营销44个。本科院校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2个,信息计算科学26个,两个相加58个;英语34个,法学25个,艺术设计24个,日语22个,国际经济与贸易21个,相对比较密集。这还只是一个省高校的情况。

  记者在翻看高考指南时发现,原本一个管理学本科专业,被细分为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项目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还有许多新专业……粗略统计,目前国内高校有260多种专业目录和2400多个专业。

  主因一切为了多招生

  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新专业猛增。高校争上新专业基本上分几种类型:

  一是生源捞取型。学校尤其喜欢投资少、见效快、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开设的“软”专业,而对工程技术等需要上设备、上仪器、投入比较大的“硬”专业一般不“感冒”。二是分散就业压力型。学生集中在几个专业,会人为造成就业压力,所以部分学校将专业设置化整为零,目的是自我减压。三是历史依赖型。主要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设置一些相关的边缘专业。四是市场导向型。市场上什么专业热,就上什么专业。

  业内人士分析:“计算机专业前几年很热,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个专业。由于课程设置共性强,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多样性要求,学生到单位后适应期较长。”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多招生,因为连续几年扩招,学校硬件投入较大,很多学校负债严重,从一定程度上说,招生人数就是学校的生命线。”一位高校管理者评论说,“学校发展也要讲究经济规模,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要达到8000人——1万人的规模,本科学院要达到2万人的规模,综合性大学要达到3万人的规模,才能维持投入产出平衡。”

  专家建议宽口径招生

  兰州市考生家长赵新兵在孩子估完分后,开始为填报志愿而到处咨询。他说:“志愿填得好坏与考试成绩同样重要。但现在传统的热门专业就业形势未必好,新出现的一些专业又叫人拿不准。”

  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曾宪文认为,本科阶段应该将重点放在通识教育上,专业学习面太窄,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较为现实的办法是实行宽口径招生,按院系或学科大类而非专业进行招生。新生入学后前两年上基础课,大二时可根据学院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进行选修,第三年可按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专业方向。这样,既使学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过早选择专业而造成盲目性。

  新华社记者张晓晶宋常青

  (据新华社济南6月14日电)

  宁夏:家长现场观看阅卷

  新华社银川6月14日电(记者孟昭丽刘佳婧)14日下午,在宁夏网上高考阅卷现场,一些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正在这里参观,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的工作人员认真地为他们答疑释惑。

  为了打破考生和家长对高考阅卷的神秘感,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今年向部分学生和家长开放阅卷现场,专门在全区5个地级市选取几所学校,每所学校组织3名到5名学生和家长来到高考阅卷现场参观。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学生鲍嘉睿看后告诉记者,今天他和学校的其他3名同学一起来的,以前想着阅卷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难以完全客观公正地给考生评分,尤其是一些问答题,主观性很强。现在看到这里500多位老师认认真真地给我们批改卷子,每道题都要经过两审、三审,甚至四审,这下就放心了。

  银川实验中学的文科学生张博焱和妈妈孙嗣荟下午早早就来到了阅卷现场。张博焱说,阅卷比想象的更公平,老师根本看不见考生的名字。评分有严格的标准,还有一套科学的评分体系,四五名老师组成一个阅卷小组,只负责一道大题中一个小题的批改。

  福建:建瓯延期高考结束

  据新华社福州6月14日电14日下午5时,福建省建瓯市考区各考点发出高考考试终了的信号,这标志着受洪灾影响延期举行的这一考区高考顺利结束。

  14日下午4时,记者赶到建瓯市考区建瓯六中考点,已经有不少考生家长等候在学校门口。为确保考生能够安全回家,建瓯市专门组织了各乡镇派出专车来接送考生回到所在乡镇。

  下午5时,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学校开始广播:主考发出考试终了信号,考生停止答题。这标志着建瓯市考区高考顺利结束。

  福建省建瓯市考区因受暴雨洪水影响,大部分考点受淹,高考无法准时进行。

  经教育部同意,建瓯市考区4681名考生高考延期至6月13日到6月14日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延期高考。

  ■相关链接

  高校专业设置谁做主

  高校专业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社会、市场对于热门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然而,专业调整到底以何为标准?政府在专业调整中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在专业设置中,应该如何平衡市场、高校、政府的关系?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教育部已取消了《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范围内专业的审批规定,改为备案制,还在部分大学试行了专业自主权试点。但政府还保留对“目录”外专业与控制性专业的审批权。自主设置专业权并没有切实落到高校手中。

  专家认为,专业设置的权力应下放给学校,这是法律赋予高校的权力。政府包办专业,只能导致政府的教育负担越来越重,妨碍了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完全放开,确实需要一段过程。政府要做的工作,一是制定办学规范,并依据规范指导和监督高校的办学情况;二是发布社会需求信息,尤其应该充分利用教育中介调查、预测各类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给高校,促进用人单位与高校、学生的沟通。

  目前新增的专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往年的热门专业或急需专业。撤销专业,高校给出的理由也与就业情况不理想有关。这说明高校设置专业越来越重视社会需求,但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以就业率定专业生死的倾向,有的地方明确提出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停办。

  专家认为,专业设置以就业为导向,给大学教育提出了3个问题。其一,就业率能不能准确反映社会需求。比如,目前矿业专业的学生就业难,是否能反映我们不需要矿业人才?高校逐年降低矿业人才的招生和培养;矿业专业学生减少,煤炭工业发展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专家不无忧虑,一旦煤矿行业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真正懂煤炭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的人才要在哪里培养?

  其二,高校能否片面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现在,大学教育在就业的考量下,“术”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专业设置偏向技能型而非基础理论教育似乎也理所当然。但如果所有专业都变成了行业对口培训,培养的就不是人才,顶多只是高级匠人。

  其三,学校不断根据市场调整专业,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市场是否买账?有的学校明明以理工科为特色,看见艺考越来越热,就非要发展艺术类专业。这种做法,不但新增的专业没有前途,而且自身传统也会消失殆尽。

  (叶薇)

  据《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6月13日,福建省建瓯市考区一个考点参加完语文考试的考生正离开考场。新华社发

  

高校2400余个专业过多过细填志愿:考生花了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