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清发现西汉“高速公路”(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9:28 每日新报

  西汉古道

  出土汉代陪葬品

  出土的金银器

  北朝时期陶罐

  本组摄影新报记者段毅刚

  新报讯【记者任悦王月】一条宽5.2米的路,如今看来实在算不上“大路”,但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样宽阔的马路绝对堪称“通衢大道”。近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人员在武清区兰城遗址群地区又有重大发现:高村乡兰城村西侧的一条西汉宽阔古道表明,这里当年是一个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繁华地区。

  津北发现古代“高速公路”

  兰城遗址是本市京津高速公路工程中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重要收获。考古工作人员在近两公里的工程征地范围内共发掘出北朝、唐代、元代及明清时期墓葬六十余座。而西汉古道则又是一个重大发现。昨天上午,记者跟随考古队工作人员来到勘探现场看到,这是一条宽5.2米的路,通向东北方向的兰城村。考古人员根据土质积淀情况判断出道路的年代为西汉。在这条路的遗迹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组车辙的痕迹,每组车辙宽1.2米,这是古代木轮车车轴的宽度。由此可以看出,经过这条路的都是当时的大型车辆,而车辙的印迹很深,深入地表层下30厘米左右,说明车辆的来往非常频繁。专家表示,通过这些可以肯定兰城原来是一个商贾、政客等云集的地区。“在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宽的路,实在不是件普通的事,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这就是当时的‘高速公路’了。”

  明代墓群留下奇特葬俗之谜

  兰城遗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这里的多处墓葬群。昨天,一处明代墓葬群的发掘工作已经完成,在勘探现场9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人员一共发现了18个墓穴。墓穴中有单人埋葬的,也有男女合葬的,还有三人合葬的方式。所有遗骨都保存得比较完整。让考古人员兴奋的是,在这些墓葬中发现了非常罕见的独特葬俗:一种是在棺木中充满细沙的“填沙葬”,另一种就是“曲肢葬”,在以往的古墓发掘中,发现的遗骨都是笔直的,说明当时下葬时死者是被平躺着放在棺木中,而这里有些遗骨是侧着身子,腿部是弯曲的。比如一座男女合葬的墓穴就是两具遗骨侧卧相对,腿都是弯曲的。这种入葬的方式其含义是什么,代表了什么样的葬俗文化,都是值得继续研究的。

  兰城遗址记载千年历史

  目前,本市京津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设定的9个文物点已经勘探完成了7个,不仅保护了文物,也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据考古人员介绍,在这次发掘中发现了从战国时期到明清时代人类全部活动的遗迹,包括“墓葬”群、“灰坑”“道路”“沟”“水井”等在内的所有遗迹都表明这里有过非常繁荣的时期。这些古遗址、古墓群的年代自战国至明清,具有延续时间长、遗迹遗物丰富、堆积厚、保存较好的特点。

  从墓群中出土的一系列陪葬品也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物证。比如北朝时期的陶罐,唐代的白釉瓷罐、夹砂褐陶罐、“开元通宝”及漆器。还有各种随葬的金银首饰,都代表了当时的手工制造水平。这些发现填补了本市很多考古空白。

  <责任编辑>闫新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