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沧州百万农民就地转移当工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09:28 河北日报

  如今,实现就地转移就业的农民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

  本报讯(记者尹清顺、周万良)泊头市郝村镇的农村青年李宝松,经过学习培训后,在泊头福锐车体开发有限公司的数控车间找了份收入不菲的工作。沧州市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搞好农民劳务输出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产业,搞好培训,帮助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如今在家门口就业当工人的农民已近100万
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

  沧州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打造吸纳农民就近就业的产业基础。如今在沧州,每个县(市)几乎都有一个特色产业群,如青县的针织毛衫,肃宁的裘皮制品,东光的塑料加工和包装机械制造,河间的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盐山、孟村的弯头管件,任丘的摩托车生产和铝型材加工,献县的扣件铸造,黄骅和南皮的五金、模具等。泊头是全国著名的铸造之乡,该市结合本地人力资源和产业特点,不断提升这一传统特色产业,打造铸造机械、环保设备、汽车模具三大特色产业群,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到目前,该市铸造机械、环保设备、汽车模具三大工业特色产业企业已发展到1000余家,从业人员达8.5万人。

  沧州市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打造“技术型”农民,确立了“教给一门技术,介绍一个岗位,致富一户家庭,带动一方百姓”的农民技能培训思路。他们以各类就业训练中心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主阵地,对职教学校、技工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有机整合,全市确定农民技能培训基地80家。在培训方式上,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按企业的用人情况和技能要求进行订单培训。盐山县的弯头管件业发展较快,对焊工的需求数量大、技术要求高,该县劳动部门就组织县劳动力预备学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焊工培训工作,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农民尽快学会一技之长。

  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也使农民的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东光县灯明寺镇中灯村村民周书坛的儿子,如今在本县的一家包装机械厂做钳工,月收入1200多元。他说,孩子经过培训掌握了一门技术,致富的门路也越来越宽广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