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33年200次翻越唐古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14: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记者 张小磊

  文义民,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原青藏兵站部政治委员(图,张小磊摄)。

  1969年11月,16岁的文义民从陕西入伍,来到了这条地理学家称为“地球第三极”,探险家称为“死亡地带”的青藏线。

  1970年4月是文义民的第一次唐古拉之行。翻越之后,文义民总结出“三个一样”:感冒和不感冒一个样,吃饭和不吃饭一个样,睡觉和不睡觉一个样。此后的33年,文义民和他的战友们爬冰卧雪,披星戴月,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平均气温零下6摄氏度,大部分地段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的2000公里的青藏公路上,近200次翻越“生命禁区”唐古拉山。“最深的印象是1989年那次‘雪胡同历险’。”当时文义民在汽车团当政委,组织了300多台车给西藏部队运年货。“返回时经过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暴风雪突然来临,车轮很快就被雪掩盖了,前方的路也分不清。天太冷,战士们穿上所有的衣服还是不够,以班为单位围着车跑,但又缺氧跑不动。”当时,兵站与兵站之间的距离最短的是150公里。

  在危难之际,藏区同胞们来了。他们用8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大雪中挖出一条“雪胡同”,由文义民和另一战士开车往兵站求救。48台车、180多名官兵全部获救。

  文义民告诉记者,部队为国支边执勤50年来,海拔高、缺氧、寒冷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已使740多名官兵在青藏线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绝大多数牺牲都是因为突发疾病,或是高山缺氧,不少人死在了方向盘上……”

  在昆仑山脚下,格尔木西郊,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数百位青藏兵站部官兵和家属,其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青藏线艰苦到什么程度?高原兵脱落的头发、紫红的脸膛、干裂的嘴唇和凹陷的手指甲,这些都是见证。”“现在青藏铁路通了,一切都会发生改变。”文义民感慨道。

  

33年200次翻越唐古拉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